
近日,台企富士康使用機械人替代人力的野心,在中國首個人均年超過4千美元的縣級市邁出了關鍵一步。江蘇崑山政府宣傳部指,富士康已經利用機械人技術,將崑山工廠的員工人數從11萬減少到了5萬,成功減少人力成本。崑山市政府還指,包括富士康在內,去年有35家台企在人工智能技術上投入了40億元人民幣。
富士康已經嘗到了減少人力成本的甜頭。
富士康早在2011年就表露了以機械人代理人手工作的野心,其創辦人兼董事長郭台銘當時定下目標,要讓富士康的中國工廠在2014年底擁有超過100萬台機械人。這個目標最終沒有達到,在2015年7月,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指,富士康的中國工程已有5萬台可操作的工業機械人。他當時表示,富士康使用機械人主要是為替代“3D”崗位的員工,即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和無聊(dull)的工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分析指,以機械人替代人工,主要是出於工作安全問題和人力成本上升的考慮。該雜誌統計指,2016年,中國勞動力價格較2010年上漲了12%。而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和印尼,其工人薪水不到中國城市勞動力價格的三分之一。面對上漲的人力價格,企業的收益也在下降。
崑山約有4800家台灣企業,為該市貢獻了超過六成的 GDP。在全盛時期,這座小縣城一年能生產1.2億部筆記本電腦。但在2014年和2015年,筆記本電腦需求也下跌,雖然智能手機的崛起帶來新的收入,但崑山的 GDP 增長速度還是放緩到3%以下。
雖然越來越多企業在尋求以機械替代人工以減少人力成本,但亦有學者擔憂,大量工人被機械人替代,可能造成工人失業潮。以崑山為例,當地超過250萬的人口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外來民工,一旦機械人替代的浪潮得以成功推廣,或將改變這座小縣城的人口結構。
而據崑山市政府估計,約有6百家企業正計劃效法富士康,以機械人替代人力。其他城市的製造業公司也在向這一方向努力,例如上海的劍橋工業有限公司(CIG)就計劃今年內將三分之二的工人用機械人取代。
聲音
我們需要更多更多的機器人(機械人),更先進的機器人,幫助我們打造一個(不需要開燈的)「黑暗工廠」。
如果中國能用機械人和先進科技來重塑自動化之前的製造業類別,那將可能把這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血汗工廠,都轉變成科技革新的中心。
你可以說機械人科技是保住中國製造業的出路,但中國同時也有非常龐大的勞動力。你打算拿這些勞動力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