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於12月6日宣布,透過持續買進風能和太陽能,預計2017年有望達成全球所有數據中心以及辦公室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目標,Google 即將迎來「里程碑時刻」。
Google 負責基礎設施的資深副總裁 Joe Kava 介紹說,相比傳統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價格長期保持穩定,有利於大型數據中心電力成本的核算;此外,可再生能源購買越多就越便宜,在一些地方——比如智利,可再生能源有時已經比化石燃料更便宜。
使用可再生能源不是所謂的『漂綠』(Greenwash)行為,而是對企業運營有着切實的好處,我們可以藉此鎖定能源的長期價格。而且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成為低成本的選項。
雖然號稱100%用可再生能源供電,但並不意味 Google 直接從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獲得所有能源,而是指 Google 每年購買的可再生能源生產電量與其運營消耗電量相等。因為 Google 並非從一家電力公司獲得電力,而且電力公司運營的電網通常由包括水電、火電、核電和風力發電等多種來源共同組成。
早在2010年時,Google 就簽署了第一份購買可再生能源的長期合同,商定用20年時間,以預定價格購買美國艾奧瓦州 NextEra Energy 風力發電廠114兆瓦風電;而時至今日,Google 聲稱自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業採購商」,承諾買入的風能和太陽能高達2600兆瓦——這一數量比許多大型公共部門還多。
紐約時報認為,Google 是否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買家難以核實,因為許多行業並不公布消耗能源的數據。然而毫無疑問的是,Google 的大型數據中心以及亞馬遜和微軟的類似業務,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新興電力消費單位。
據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GeSI)數據顯示,資訊通訊技術(ITC)公司現在排放的温室氣體約佔全球總量的2%,可以與航空業相比肩,他們還預測至2020年時,這一數字將上升至約3%。
互聯網巨頭爭相追逐可再生能源
除了 Google 之外,其他互聯網巨頭也一樣在追逐可再生能源。亞馬遜9月份宣布了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253兆瓦風力發電廠;11月份又透露計劃在維珍尼亞州新建5個太陽能發電廠,並承諾其全球領先的 AWS 雲服務最終將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運行。
同樣在11月份,微軟為其在懷俄明州的零碳排放數據中心購買了237兆瓦的風能。該公司希望到2018年時,其全部數據中心的一半用電量能由太陽能、風電和水電提供。
更早之前,Facebook 宣布在愛爾蘭建設一個完全由風能驅動的新數據中心;蘋果公司也在北卡羅萊納州投資了太陽能發電廠。
聲音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將每年直接購買足夠的風能和太陽能,以滿足全球運營消耗的每一個電力單位。
我們的創始人確信氣候變化是一個真正的、直接的威脅,Google 必須為此盡一份力。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公關噱頭。
可再生能源
來源:衞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Venture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