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芬蘭經濟事務部長 Olli Rehn 透露,該國政府正在考慮通過立法,至2030年時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燃煤發電,以實現簽署《巴黎協議》時承諾的降低温室氣體排放目標。
芬蘭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將成為世界上第1個立法禁止燃煤發電的國家。
芬蘭中間偏右的聯合政府將在11月30日向議會提交這一禁令計劃,如果聯合政府中的所有黨派都能齊心協力保證該提案通過的話,「禁煤」將成為這個北歐國家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Rehn 說:「放棄煤電是達成國際氣候目標的唯一途徑。」他還補充道,此舉也將有助鞏固芬蘭作為「清潔技術」領先國家的形象。
根據芬蘭統計局數據,2015年該國總發電量約為66億千瓦時,其中燃煤發電量僅佔全部發電量的7%,而核能約佔34%,可再生能源更是高達約45%。
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人》指出,雖然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但如果芬蘭真的立法禁止燃煤發電,仍然是較激進的做法,這將使該國領先於其他同樣計劃逐步淘汰煤電的國家。
早在2015年,英國政府既已宣布,計劃至2025年時淘汰所有燃煤發電廠,除非配備碳收集及儲存(CCS)系統;而丹麥的計劃是到2050年成為無化石燃料國家,但對於煤炭利用並無約束性指標或禁止法令;在剛結束不久的第22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2)上,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宣布,2023年前將在法國境內關閉所有燃煤發電廠。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上通過歷史性的《巴黎協議》,按規定該協議將在温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55%的至少55個締約方交存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30天起生效。今年10月4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巴黎協議》,意味着該協議已經具備正式生效的必要條件。
近期多國政府紛紛就承諾的減排目標提出計劃方案,正源於該協議已於11月4日正式生效。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各國政府普遍採取有「更大的自由度」的方式減排,還沒有任何1個國家頒布明確禁止煤電的法律。
例如,加拿大在11月21日宣布,將加速發展清潔能源,計劃至2030年基本淘汰傳統的燃煤發電廠,但同時表示在執行過程將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燃煤發電機集中的4個省份,既可選擇以較低碳排放的能源取代傳統的燃煤發電,也可以使用減排技術達致減排目標。
聲音
加入煤炭淘汰俱樂部的國家越多越好,因為這將迫使其餘國家跟隨這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