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親信干政」案已發展至總統去留的爭執。檢調史無前例將朴槿惠列為崔順實洗錢與洩密事件的「共謀」後,「彈劾總統」的呼聲越來越大。朴槿惠於11月29日召開第3次記者會後,情況出現劇變。
干政案發生後,在野陣營(共同民主黨、國民的黨、正義黨)對總統進退與如何解決僵局,屢次發生步調不一或意見衝突。有人認為總統要退居二線,有人主張力促總統主動下台,有人則希望國會啟動彈劾;黨內有雜音,各黨間也互相叫囂。
然而朴總統遲遲不願明確表示是否「釋權 」,又一反原先承諾,拒絕接受檢方偵訊,讓民憤持續升高,三黨黨魁與院內代表(國會黨團幹事長)才在經過多次會晤協商後,明確達成共識:推動彈劾總統。
要啟動彈劾,首先,國會300席中,至少需要200名以上議員投下贊成票,才能逕付憲法裁判所(憲法法庭)。在野陣營與表明支持彈劾的無黨籍議員相加,約有170席,還需30張贊成票,才能讓彈劾案過第一關。缺額就得靠執政黨新世界黨的「非朴」派支援。
執政黨的派系:親朴與非朴
新世界黨分為「親朴」與「非朴」兩派系。「親朴」不僅佔黨籍議員數一半,還握有黨中央領導核心,並積極擁護朴槿惠。干政風暴發生初中期,他們一直主張朴應持續掌權,以維護安定,再藉由內閣改組來回應民意;甚至也有人認為,風波過後,黨與總統民望自然會回升──其中代表人物是黨魁李貞鉉。
2014年世越號船難時,李貞鉉正擔任青瓦台宣傳首席(他向 KBS 電視台施壓撤掉批判政府的報導,錄音於今年公開引發爭議)。後來,他在故鄉全南順天的國會議員補選中勝出,並順利於2016年連任。該地是反對派大本營,但在野陣營2014年未派出在地人馬,2016 又內部分裂,導致李貞鉉兩度勝選。
李貞鉉之後更挾著這氣勢,獲選為新世界黨首位全羅道出身的黨魁,被視為「政治奇蹟」。李長年對對朴槿惠表現忠貞;早在2007年朴槿惠與同黨宿敵,前首爾市長李明博競逐大國黨(新世界黨前身)總統參選人時,能言善道的李貞鉉,就為其辯護發言。
新世界黨先有「親朴」派成形後,之後才有與其相對的「非朴」或「非主流」派浮現。黨內的「親李」(指李明博)人士,與朴槿惠交惡,加上其它未與朴槿惠有淵源或合作經驗的人物、還有若干少壯派,都被歸在這派中。
非朴派要求朴總統與執政黨盡可能反映多元聲音,釋放權力,實施改革,並力促總統退位以徹底接受調查,釐清真相,以挽救保守派低落的聲望。其代表人物是前黨魁金武星。
很少人知道,金武星原本是親朴派的元祖人物;他曾在2007年大國黨內總統初選時,對朴槿惠積極支援。但在李明博當選後,在國會共事的朴槿惠與金武星,對是否遷都世宗意見相左;隨後金武星被李明博人馬拱上國會院內代表,金朴兩人遂告決裂。
在大國黨更名為新世界黨的2012年,朴槿惠正式成為總統候選人。為求勝選,金武星再度放下前仇,輔佐朴競選。只是當選後,朴總統和親朴派仍刻意排擠他。干政案爆發後,非朴派試圖挾民意憤怒,成立「非常時局委員會」進逼親朴派,要求黨內總辭負責,卻得不到正面回應。近日金武星公開要求總統退黨,並揚言與非朴派同志將加入在野陣營的彈劾行列。
親朴派拋出「有秩序下台」
「非朴」派可能會贊成彈劾的議員,保守估計約為30到40席;至上週,甚至出現會有50到60席的說法。在野陣營提出最快12月2日、最慢12月9日在國會表決彈劾的時間表,非朴派也予以接受,眼看在野陣營和新世界黨非朴派,就要聯合順利把朴總統拉下,卻突然殺出程咬金。
一向忠貞護主的新世界黨親朴派議員,11月28日突然召開緊急會晤,並達成決議,力促朴槿惠總統維護名譽「自行下台」。態度丕變,引發不少錯愕與懷疑。
事實上,在非朴派表示加入彈劾行列的同時,親朴派也開始出現「修憲」主張。朴總統目前任期快滿4年,若將目前憲法中,總統只能單任5年的規定,改為一任4年,可連選連任1次,適用在朴總統身上,這樣就能給她台階退任,解決社會衝突。
而相較不少在野黨人士要求總統「立刻下台」,政界還同時存在「有秩序下台」的主張,也就是讓總統訂出離任日程,中間授權總理領軍,成立過渡政府。持此意見者認為,這樣做可以避免國家動盪,而且也能讓朝野兩黨都有更充分時間,準備下屆總統大選。
南韓憲法規定,總統下台後60天內,就得趕緊舉行大選,但朝野看來都還沒準備好:執政黨聲望低落,還得趕緊攏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加入陣營,才可能有勝算;在野陣營則是山頭林立,互無讓步之兆。
親朴派「臨陣倒戈」有許多不同解釋。最大宗的分析認為,這是要阻礙在野陣營成功率越來越高的彈劾案,並藉機為修憲鋪路,減少總統下台對朴本人與對新世界黨的殺傷力。
同時,新世界黨內有高層幕僚告訴筆者,親朴派這麼做,也要為自己留活路。實際上他們已預料到政權極可能輪替,先釋放信號表示,他們也在高漲的倒朴聲浪中「回應」了民意,有所作為。若政權輪替,新世界黨內部勢力版圖也將面臨重組;親朴派議員如此表態,能讓自己鞏固在黨內的基礎,淡化對自身的衝擊。
朴槿惠把球丟給國會
親朴派議員「倒戈」隔天,朴總統閃電舉行第3次記者會。她表示:「我將把包括縮短總統任期在內的進退問題,交由國會決定。由政界朝野討論……根據時日與法律程序,我就會從總統位子上離開。」
朴總統再次把球丟給國會,朦朧釋放出下台的訊息,條件是「由國會協商如何讓自己下台」,但基本上是算準在野陣營仍有嫌隙可破,而非朴派即便參與在野陣營發起的彈劾,實際上仍不願看到在野政治人物主導局勢,總統大選還是希望自家候選人能贏──或至少不要輸得太難看。對深陷親信干政風波的朴槿惠來說,能做到這樣就是功德一件,也順勢回應最挺自己的「親朴派」訴求。
記者會後,果不其然,非朴派產生動搖。他們將第3次記者會的發言,認定是總統決定要「有秩序地下台」,遂開始要求朝野應先協商總統的進退日程,若真的不行再談彈劾。《東亞日報》緊急對40名非朴派議員調查,當中已有15人對朴總統的態度給予肯定評價,對彈劾轉為消極。
在野陣營也產生衝突:共同民主黨與正義黨認為彈劾要儘快趕在12月2日處理,倘若非朴派不參加而讓彈劾失敗,自然會受民意審判,新世界黨將永無回頭路;國民的黨則看重現實面,認為要彈劾就得成功,若非朴派放棄讓彈劾破局,那麼在野陣營聲勢也會受打擊,所以要求9日再行表決,多留一週溝通說服。兩造看法衝突,最終讓2日的表決計畫告吹。
執政黨非朴派態度出現變化,在野三黨代表無法尋得共識,政局再度陷入混亂。但朴總統的如意算盤,卻沒打到一般百姓身上。現時施測(Realmeter)公司在朴總統第3次記者會後所作的民調顯示,支持彈劾的民眾,小幅下滑4%,但總體比例仍高達75.3%。
對朴總統感到憤怒的民眾,仍認為朴總統沒有自己做出下台決斷,把責任推給國會,記者會「有開等於沒開」;而以「修憲」方式決定朴總統的去留,也存在爭議。
儘管朴總統惹出的親信干政風波,凸顯出總統職權過大卻不受監督;發生重大弊端時,也沒有可以究責或充分反映民意與政治變化的機制。這點,多數南韓民眾都已能充分體會。
多數人希望總統下台,但對於是否修憲存有歧見:有人主張藉此機會修憲,有人覺得修憲問題應該留給下屆政府,更有人不希望動到憲法。把「總統下台」和修憲包裹在一起,到最後可能造成問題失焦,讓朴槿惠的責任歸咎被淡化。
在野陣營提出彈劾,南韓政局陷入白熱化
近來開始在輿論發酵的問題,是朴總統的去留,隨方式不同,往後獲得的待遇也不一樣。依照法令規定,南韓卸任總統可享有1.2 億韓元的年金加給,若是自己下台或因修憲而卸職,年金待遇仍可在離任後繼續維持;但若總統被彈劾掉,就無法享有年金禮遇。
卸任待遇被揭發出來,更能讓人看清「彈劾、自行下台或修憲離任」的意義所在,可能引發民意重新思考檢視總統去留的方式。
由於干政案發展至今,已經5週,反朴浪潮一次次升高,問題卻無法獲得解決,彈劾民意佔極端多數,卻一直受拖延而得不到回應,網上批判對彈劾延遲的批判力道明顯加劇,如此看來,12月3日的第6次示威規模,可能受激化而擴大。民眾對在野陣營的失望,更可能將牽動大選初選盤勢,特別是主張延後彈劾日程的國民的黨。
或許是嗅到這股沸騰民意,國民的黨緊急在1日晚間改變態度,採折衷方式,提案於5日於國會處理彈劾案,首先觀測週六示威的民意具體動向,並利用剩下時間說服執政黨非朴派,以求達到彈劾門檻。
然而這項提案,遭到新世界黨非朴派拒絕。他們希望總統能接受「4月下台、6月舉行大選」,要求朴總統在7日晚間6點前,清楚公告下台時間。青瓦台也正嘗試促成總統與非朴派成員在週日(4日)會面,並堅持:下台的確切日期「應由朝野協商決定」。
結果今天(2日)早上,在野3黨國會院內代表於再次展開協商,最後決議今天提出彈劾案,並於下週五(9日)交付表決,爭取更多時間拉攏非朴派。他們更立下決斷:就算朴總統宣布自己於4月下台,彈劾案仍將交付表決。
接下來的關鍵,就是觀察週五早上出爐的蓋洛普公司週間民心調查,支持率只剩 4%的朴總統,聲望會反彈還是持續下探;以及週六反朴示威,民意如何發出訴求。
親信干政案爆發後的南韓政局,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有每週野餐遊行的權利,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