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推行「普教中」八年,為何父母仍憂心忡忡?

香港自08年推行「普教中」,花費超一億八千萬。八年過去,有孩子表示不快樂,調查反映學生語文能力未有明顯改善,部份學校更開始停止「普教中」,問題到底在哪裏?
香港

在小學用普通話學習中文一年後,9歲的香港女孩賴柏晴越來越不快樂。媽媽發現,女兒在學校聽老師用普通話讀完課本,但回到家溫習默書,「自己錄音,都是用回粵語錄」,而且,柏晴越來越不願意主動拿起中文課本閱讀。

「因為普通話不是我經常講的,所以我不是太喜歡普通話。」現在讀三年級的柏晴害羞地對端傳媒記者說。柏晴媽媽也越發懷疑,「普教中」的教育政策是否適合孩子。

自2008年開始,香港公營機構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開始在中小學推薦推行「普教中」,即在中文課上以普通話教學,截至2005年,香港只有209間,即16.3% 的中小學以普通話作為中文堂的教學語言。然而八年過去,這個計畫的最重要參與者 —— 部份學生卻沒有像預期中學到更多,反而和語文愈走愈遠,而家長的質疑聲音也越發強烈。

與此同時,參與「普教中」的學校數量也開始下跌。以推廣粵語為目標的團體「港語學」自13/14學年開始調查香港中小學「普教中」情況。最新調查結果顯示,15/16學年「普教中」學校數目下跌了0.9%,即減少了約九間。小學由74%下跌至73%,中學亦減少了1%至30%,為八年來首次跌幅。究竟「普教中」這一教育政策緣何而起,又出了什麼問題?

過往三年,施行「普教中」的香港中小學比例是什麼?
過往三年,施行「普教中」的香港中小學比例是什麼?

「普教中」擴張迅猛 家長憂慮教學成效

「普教中」可追溯至1999年課程發展會議發表的《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改革建議》。該文件提及,香港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要把握良機,保持優勢,因此需要以「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確保香港人的兩文三語能力。

當時,響應這一「遠程目標」的學校為數不多。直至2008年,為政府提供語文教育建議的「語常會」正式設立「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並由政府注資二億元作為資助基金,推行「普教中」的學校才開始猛增。

計劃指明,「普教中」需要有超過50%以普通話為中文科授課語言,授課老師則需持有中文科教師資格及普通話教師口試要求,或考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乙等或以上的成績。

多學一個語言,還要是國家語言,是很值得的,將來不管是娛樂工作旅遊也會有用,能聽亦能說,這個溝通能力對小朋友來說是愉快又實用的。

沙田崇真學校校長洪細君

根據《小學概覽》及《中學概覽》,第一屆受資助的「普教中」中小學佔全港20%,即220間學校。八年過去,超過50%,即510間中小學正在實施「普教中」。根據「港語學」調查,在2015-16年度,全港73%的小學和30%的中學推行普教中,有的是全部班別推行,有的是部分班別。

而立法會的資料則顯示,截至2016年7月,由「語常會」先導推行的各項支援花費約一億八千萬元。

柏晴就讀的沙田崇真學校於2007年推行「普教中」,二年級共4班全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計劃實施一年後到任的洪細君校長,更於2009年正式申請成為受資助推行「普教中」的小學。洪細君相信,學生從小學習普通話較理想,因為學生不會害羞、而且記憶力好、對未來發展亦有幫助:「多學一個語言,還要是國家語言,是很值得的,將來不管是娛樂工作旅遊也會有用,能聽亦能說,這個溝通能力對小朋友來說是愉快又實用的。」

然而,「語常會」委托香港教育大學(前教院)在2015年2月完成的終期報告指,沒有明顯證據顯示普教中對中文學習成效有正面或負面影響。政策不但沒有明顯成效,更令部份學生如柏晴般減低學習中文的動力。究竟普教中這一教學政策為何失敗?

洪細君後來也發現,教學效果並不能惠及所有學生。她習慣每天在學校大門迎接學生,和家長交流。2015年,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主動向她表示,「好擔心『普教中』,不知道怎樣和子女溫習」。其後,表達意見的家長增加至四位,令洪細君開始思考「普教中」的未來發展。

賴柏晴和媽媽。
賴柏晴和媽媽。

柏晴媽媽正是其中一位憂心忡忡的家長。她原本期待,女兒藉「普教中」提升普通話的聽說及寫作能力。一年過去,她發現柏晴和講普通話的親人交談的確流暢了,但她對普通話的抗拒程度亦同時上升。

最大的障礙在於:因為普通話非母語,柏晴在運用語言上需要先從廣東話的角度思考,再翻譯為普通話,令她「繞多一圈」,繁複的思考過程大大減低柏晴的學習動力。柏晴媽媽說,女兒曾因默書分數不理想而悶悶不樂,「她說自己雖然溫習過,但仍然混淆了(普通話和粵語的)不同字詞」。

為了解全部家長的意見,校長洪細君遂分發問卷, 並舉辦座談會、諮詢會,講解「普教中」的好與壞。在考慮師資、教學資源等條件下,洪細君決定由今年9月的新學年(即本學年)開始,讓學生可自由選擇以粵語或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

我覺得學中文應該是用最直接的思考模式,希望她以最簡單的方法做最好的自己。

小學生賴柏晴的媽媽

採取「靈活選擇」模式後,這間小學二至四年班的「普教中」的班別大幅減少:二年級從四個班跌一個班,三年級從五個班變成兩個,四年級則從五個班變成三個。

洪細君認為彈性安排並非走回頭路:「如果大家都不同意,我為何要堅持一個政策呢?」

柏晴媽媽問了女兒意見後,也為女兒選擇「粵教中」班別:「她某程度上是有得益的,但權衡輕重後,我覺得學中文應該是用最直接的思考模式,希望她以最簡單的方法做最好的自己。」

「普教中」理據之爭

究竟用普通話或粵語來學習中文,效果有何不同?

「語常會」於2003年1月公布的《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指出,「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科的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有所進步,他們在中文寫作方面的能力,亦較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為佳」。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證據支撐,報告又指,未有確實證據證明「普教中」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有所改善,其中兩項研究更發現「普教中」學生的中文能力與「粵教中」無分別,甚或更差。

然而,「語常會」仍然表態全面贊成課程發展議會以使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為長遠目標。「港語學」認為,香港推行「普教中」是「政治任務」,「你可以看到是全國政策,中共統一文化的手段。」2011年12月,廣東省政府通過《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規定全省的廣播電台、電視台和網絡音視頻節目均需以普通話作為基本用語,而使用方言(即廣東話)播音的,則需由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廣播電影電視部門批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也必須以普通話為基本用語。

沙田崇真學校是第一批受資助推行「普教中」的小學,一塊中文科活動的壁報上也有「普教中」的照片。
沙田崇真學校是第一批受資助推行「普教中」的小學,一塊中文科活動的壁報上也有「普教中」的照片。

謝錫金教授現任港大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他曾於2000-2002年度擔任「語常會」委員。他對端傳媒記者回憶說,當時並不贊成「普教中」。他解釋說,小朋友10歲以前都應該以日常生活學習為主,若在小學階段施行「普教中」,不懂普通話的家長會無從入手,減少家庭教育,還可能降低小孩子閱讀理解能力。

「學校是一個老師對三十個學生,而家庭則是一個學生對六個成人。如果家長因擔心自己的語言不準確而拒絕教授子女,代價是很大的。」謝錫金說。

支持「普教中」的一派,常以學習普通話能夠提供寫作能力為理據,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林建平是其中一位。他一直支持落實「普教中」,在早前明報訪問中指,普通話屬現代漢語的口頭形式,與書面語「一紙兩面,高度結合」,不同於粵語書面語及口語有不同,故學生說話至下筆時不用再轉化。

這種「我手寫我口」的理念發源於清末民初的變革思潮,主張以接近口語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在五四運動中蓬勃發展。不過,要做到「我手寫我口」,是否一定要利用普通話?謝錫金對此則持不同意見。

謝錫金指出,目前的香港中文教科書都以標準中文書寫,亦能以廣東話朗讀。他對端傳媒記者表示,有一段時期從中國內地來港的人多主張「我手寫我口」, 那批人絕大多數是在文革時期流亡海外的知識份子。

「他們是讀書人,故此文筆優雅,你現在去廣東道問一下,看看他們是不是我手寫我口?」謝錫金反問道。

他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對於中學或小學學生,都沒有研究數據證明,以普通話學習中文能改善寫作。

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具爭議的「普教中」計畫推廣八年,參與學校此前一度急升,但從去年開始,已出現回落趨勢。教育局至今沒有正式統計參與普教中的學校數量,端傳媒綜合「港語學」和的相關研究報告的數字發現,自1997年至2014年,普教中的中小學從10間上升至519間,但至2015年,已經回落至510間。

「普教中」熱潮開始減退?
「普教中」熱潮開始減退?

有不願意透露名字的官立學校校長對端傳媒表示,今年小一開始取消「普教中」,因為「未見到學生有顯著改變」,而同時,在編排師資上亦有困難,「普教中」需要特定的中文老師,這意味著,原本經驗豐富的中文老師因為不懂普通話,而不能教授「普教中」班別,未能就著個別老師的強項分配師資。

普通話是國家的語言,是應該學的,但不是在初小開始,小四開始成效會好很多,想學生學好兩文三語其實不難,但現在胡亂去做會造成很多無謂的困難。

港大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

對於「普教中」的未來發展,「港語學」認為會逐漸式微。「教育局以「語常會」推廣「普教中」已經是最後的可用手段,但學校數目仍然下跌。」「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對端傳媒記者表示,加上多份報告證明這一教學模式沒有顯著效用,教育局已很難再大規模推行「普教中」。

不過,謝錫金則認為長遠來說,推行「普教中」沒有問題,只是在小學階段操之過急推行,會窒礙孩子的學習發展。「普通話是國家的語言,是應該學的,但不是在初小開始,小四開始成效會好很多,想學生學好兩文三語其實不難,但現在胡亂去做會造成很多無謂的困難。」

對於語文寫作學習,謝錫金認為應以意義為主,而不是讀音:「如果你只給他音,他很快就會忘記,若你給他意義,他要學其他語言的音就會很容易。」

而假若要學好普通話,謝錫金亦認為不需要把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他們只是學另一種語言的音,其實不需要作為教學語言,只要好好用課堂時間的10分鐘去讀,然後給他們光碟自己回家聽,那他們的廣東話和普通話都可以很好。」

陳溢頤和媽媽。
陳溢頤和媽媽。

不過,仍然有不少家長認同普教中的作用。小學四年級的陳溢頤目前同樣就讀沙田崇真學校,她覺得「普通話的語氣,字眼都比粵語生動,故此自己堅持選擇「普教中」 。以普通話為母語的溢頤媽媽則認為,在朗讀「小心翼翼」等字詞時,粵語除了較難表達意境外,亦會影響子女的寫作,「粵語會說『你給我東西先啦』,與寫作的語法次序不一。」

柏晴媽媽同樣承認,粵語比較多「口語」,她曾問女兒會否用普通話寫作更加好,但女兒卻給出自己的答案,「我手寫我心,當我在學習這種語言時是直接和快樂的,我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不同的」。柏晴媽媽認為,或許每個小朋友都不一樣,但對她和女兒而言,大量的閱讀已經能改善寫作能力,希望先打好小朋友的語文基礎。

相比硬性規定學生「普教中」,謝錫金認為沙田崇真學校的彈性安排比較適合,「其實是很合理的,中文成績好的學生可以用普通話學,但有些學生用自己的母語學習是快很多的,通常是讓一班成績好的學生去學。」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5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請編輯留意「崇真」不是「祟真」

  2. 上星期,是我第一次到內地,人,事,物都不錯,比我想像中的,好很多。我一直不願意去,是因為回歸前罵大陸,講它壞話,太多,太難聽。自己過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始終擺出勢不兩立的姿態,所以不到內地。因而,也損失很多。因身邊的親戚朋友(港㙶土生土長),都一致表示,今天的大陸已不一樣。無論人,事,物都很進步,很nice. 現在我相信不比外國其他大城市差。

  3. @BRN, 我現在是100%的中國人。從國外回來,同香港一起回歸中國。港,臺都是我的家,我把兩個地方視為同一個,有家人,親戚,朋友。在這裡不是要辯論,更不可能三言兩語說服任何人。只是集思廣益,交流激盪,對我們切身的事,看得更清楚,更實際可行吧了。

  4. “我自豪自己是无神论。中国人自古就远离鬼神迷信。——你需要吃药”

  5. 哎怎樣吃藥的珍貴發言給刪掉了?我還想screencapture下來,時時重溫呢(笑)

  6. 好的,那麼中國呢?世界呢?你是怎看的?

  7. 哈,我個人倒覺得很有趣,若共產黨有八千萬黨員,確實應該了解。我倒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怎樣的香港,怎樣的中國,怎樣的世界才合他們的心意。

  8. @你需要吃药 另外你因为口出污言秽语,加上宣扬种族仇恨,评论已被删过数次,希望你以后不会有“杀光xxx”之类违反法律的评论出现。

  9. @你需要吃药 这位再一次把基层党员的素质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意思的是,本人接触过的每一位党员素质都比你高。

  10. 哈,愈來愈有趣了,居然能聽到共產黨的意見,真的受教了。對,我們之間的確是沒有辯論的空間,感謝你提醒我共產黨的本質。

  11. @中港台 我不清楚前輩移民後有多少時間回來香港,但恕我直言,前輩你這種外國國籍的香港人,實際上是從第三者角度出發看待香港與中國,你在外不會親身感受到香港近年發生的許多事。
    前輩亦提及自己很少到中國去,既然如此,即便中港一百七十年前為一家,你又如何說服我現在中港也適合一家呢?
    其實中國和香港,若能各自修行,各保特色,才是對雙方最有利的。香港現在的問題,若香港人沒有治權,是難以用常規手段解決的,可惜香港沒有(這裏必須批評香港的泛民,一直以來庸碌無為,二十多年都只靠六四議題坐食山崩,政策倡議就沒多少,間接養成好一部份香港人不問政策的冷感,和對自治的失望),否則也不會有人斗膽想要主權。

  12. @吃藥 我真的服了,甚麼都給你罵透了,對對對,黃之鋒梁天琦就一定是挑戰中國,就一定代表所有香港年輕人,連基督教,法官,魯迅你也要罵,既然如此也沒甚好說了,我倒好奇你請這種人想要個怎麼樣的中國?
    @中港台 難為前輩你還要為吃藥說好話,搞不成他這種想法才是你當年脫離中國的原因。

  13. 在香港出生,英籍,香港著名官立中學畢業,從懂事開始就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因此跟長輩起衝突。因97要脫離中國,到海外去,希望換一個國籍,美加是終極目標。在外國生活,講流利廣東話,國語,英文,西班牙文和閩南語。多年後,我變成100%中國人。我只可以說,因為中國的和平崛起(西方國家是武力崛起),使全世界華人,尤其是華僑(無論國籍)都從一隻?(因不禮貌不寫),漸漸變成人了。

  14. @吃葯,大部份真實,也同意。只是用字要溫和一點,更能引起共鳴。大陸要把中國發展得更真善美,用吸引力,使香港區,臺灣島主動投入祖國懷抱。
    @BRN,追求自由民主,合情合理,手段是衝突,妥協,進步,但要認清事實,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人是中國人,不會變。非常支持保留殖民地時的東西,無論硬體軟體。因為這些是香港的一部份,是資產,沒有它們香港就不是香港,但這不阻礙我是中國人。大家要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15. 關於普教中的看法,前面已寫了,只是有人不愛從教育,制度,文化角度切入,要拿某種語言粗不粗鄙,香港人「奴性」來說事,這下我倒真感受到被種族歧視了。

  16. @中港台 香港人以往在生活中,電影中踐踏中國人是事實,但現在呢?到底是香港人在香港被中國人歧視了,還是真的完全是吃藥所謂的「奴性」作祟?難道過往香港人歧視中國人的就要以我們這一代人放棄身份認同來還?
    這和要日本年輕人為當年日本侵略中國道歉本質上有何分別?

  17. @吃葯,可以的話,希望用字能溫和一點,大家會樂意讀完,更有共鳴,也更有交流的樂趣。

  18. @吃藥 好,既然你好歹有點事實根據,我就說幾句:
    1. 語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中國人說普通話,香港人說粵語,沒有問題,當年香港最多人說的始終是粵語,英國人只需管香港,當然選粵語作主流語言,合理不過。
    2. 香港在文化上是四不像,我不否則,我作為香港人都對我們好些以西方法治程序文化之名,行中國用人唯親之實的做法深痛惡絕,但這就是香港,正如中國也有其惡習一樣。難道就全跟中國就一定高貴了?
    3. 尊重一下中國與香港的不同真的對你們這麼困難?
    4. 我不認同這是奴性。香港的官僚體系是英國人的,香港的法治是英國人的,還有許多大大小小促成八九十年代香港繁榮的制度要素都是英國人帶來的;的確,香港是吃了中國鎖國的便宜,小地方賺大錢,我可沒白痴到以單靠英國人就有今天的香港。
    5. 香港人中國人沒有高低之分,但兩地的文化事實上不同,不論你怎罵我們粗鄙,這都是我們香港的文化。香港大部份年輕人根本沒興趣挑戰中國人,只希望在繼續前行之餘,保留自己認識的香港,就這麼簡單。
    6. 陶傑的言論有多崇英,有多種族歧視中國,香港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有些形容確是一針見血,但可不要以為所有香港人都他為真才子,言聽計從。

  19. 在臺灣,四十歲以上的人,大部份對香港人都沒好感,對港人的評論是,現實,勢利,傲慢,不老實(店員大多騙人),以為講英文比較高級,瞧不起講國語。因為我在港臺都很深入,很在地,所以會聽到真心話。只有內地最陌生,只去過一天。
    我要說明的是,沒有誰比較厲害,比較好。大家都一樣,因為原來一家人。
    接下來,言歸正卷,普教中。

  20. @吃葯,BRN和大家,請不要激動。
    吃葯敘述的大部份都是真的,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很多我都經歷過。香港人踐踏內地人,來獲得優感,已經夠久,應該停止了。

  21. @中港台 樓下那位在端到處潑婦罵街的所謂「同胞」就是「對中國的熱愛建立於對香港的踐踏」的好例子。雖然@中港台你將止人形容為外國人,事實從他行文所見,他是不折不扣一個中國人,事實就是就算香港人想將中國人當「同胞」看,有部份中國人根本覺得香港人向中國跪是應該的,那副高高在上的咀臉實在算不上「同胞」。難為@中港台你天天想方設法,苦口婆心啊。

  22. 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不是中國人,應該是在外國經過唐人街的外國人。因為中國人不會對自己國家的語言,這樣的不尊重。既然是外國人,最好不必發言。
    如果不懂廣東話,請先學,就會知道廣東話的好,的美。
    如果是聽不㯵普通話,可以再用心聽清楚,普通話也有很不禮貌,很粗俗,很難聽的話。

  23. 大一統當然重要(為什麼要大一統?以後有機㑹再談),但只是原因之一,重要性不超過40%。更多是為了香港的未來,小朋友的前途。
    語言本來就有盛衰更替。雖然緩慢,但是事實。世界上很多語言都已消失,很多語言愈來愈少人用。現在以及可見的將來,英文和中文(普通話簡體字)是世界上最強勢語言。只要精通這兩種語言,就能在天下間通行無阻。廣東話怎辦?

  24. @BRN及所有愛粵語,尤其港式粵語的大家,我不懂高深學術理論,只談個人經驗。
    我跟大家一樣都很愛港式廣東話。因為它是我第一個學講的語言。廣東話是廣東省的省話,下面還有很多小地方話。所有中國字都有讀音,也有自然產生的專屬文字,很了不起。國父立國時曾考慮以廣東話作為國家。當時是北京和廣東二選一。

  25. @中港台 我始終反對在香港以普通話取代粵語成為主要教學語言及官方語言。學普通話不需要用普通話教所有科目,甚至不需要用普通話教中文,只需要在中文課的基礎上,加上適量的普通話課就可以了。除了粵語作為母語更有利學生初學中文外,更重要的是粵語作為香港多年的母語,不論英國人管中國人管,都應該保留其社會地位。
    香港的語言當然要在家中多使用多教小朋友,但我不認為這足以保持粵語的傳承,況且香港有廣州的前車之鑑,若粵語成為完全的方言,我對其長遠傳承不表樂觀。
    另外再談談英語在香港的位置。英文在幼稚園和小學基本上是作為外語科教授的(English as a subject),中學則有大約五分之一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只有中文,普通話和中史以中文教授。而就讀英中的學生成績整體而言優於中中學生,這與香港人重視英語的傳統有關,亦提升了香港人的英文水平,是香港一直以來在世界立足的資本之一。
    英語作為外語,想要在日後學習和工作中有效運用,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浸淫,於我而言,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之利,大於不以粵語教授中文普通話中史以外科目之弊。相比之下普通話對香港人而言,只需在中文的基礎上學習聽和說,加上普通話四聲拼音比學粵語九聲或整套英語文法系統都容易學,像以往般每週上兩課就夠,根本不值得為普通話而荒廢粵語。
    當然,你是從大一統的角度出發,而我本來就不認為香港和中國應該直接劃上等號。

  26. 一個國家有一個共同語言,天經地義。不只普教中,長遠目標應是小學其他科目都用普通話。如果個別人士重視地方語言,應在家裡日常生活,多使用,多教小朋友。

  27. 只要人力物力資夠,就要增加普教中班。因為一般香港家長沒有能力幫忙小朋友,所以學校要投入更多資源。
    普教中是短空長多。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是比較困難。

  28. 當年國民政府遷臺,為推動講國語,在學校禁止講閩南語(鶴佬話),罰錢,罰站,貶抑河洛語等手段。雖然已過六十年,還會被那些福佬沙文主義人士利用來挑起族群對立,從事仇恨動員,以獲取政治利益。
    香港一定要小心,進程不能太快,因為香港要的是追求高品質民主。

  29. 首先,外國是不是搶著學普通話,不知道。因為要到什麼程度才是”搶”,不知道。然而,只要十年前,五年前到現在出國比較一下;看看在內地,臺灣島外國人學中文的情況;再看Trump的孫女表演。不需要專家,只要是普通人,用常識就知道,現在學普通話的人非常非常,真的非常多。這問題真的不用問。

  30. 我不反對在校教普通話,學普通話沒問題,畢竟是世上第二多人會說的語言,像早些年(我讀小學大約九十年代末)每星期有兩課普通話課,初中一樣每週兩課,學來的普通話足夠學術工作有餘。
    『普教中』確是有被spin為政治手段的傾向,但客觀的看,香港始終是粵語社會,父母不會在家說普通話,小孩牙牙學語時是說粵語,而不是普通話。以非母語教授中文予沒有語文基礎可言的初小學生,結果只會是兩語都不精。
    英語本來是外語沒錯,所以在香港也是當作外語教授,從26個字母開始教授書寫發音,中文可不會這樣照顧。事實上,我作為香港人也覺得不少同齡香港人的英語水平實在十分不濟,閱讀和寫作能力比中國學生輸數條街,要不是香港環境較國際化,連會話水平也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香港就是粵語為母語的社會,是百年的傳統和事實,政府愛推普通話是政府的事,反正我也搞不清香港政府現在到底服務誰,可是對普教中兒童學習中文造成的反面影響早晚會有更多客觀數據反映的。

  31. @BurningL 你说的国外都抢着学习mandarin有统计数据吗?还是你自己的感受?您估计连护照和港澳通行证都没有吧。香港大部分人只说粤语不说普通话不但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且你随便找个调查就能看出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去年(2014年)8月至今年1月進行全港語言調查,以電話訪問逾2,000名15歲或以上的市民,結果發現廣東話仍是香港主要的語言,超過89%受訪者視廣東話為母語;以普通話為母語只有4.7%,以英文則有0.6%。”
    这么无脑的事都能说出来,小粉红喷也得用点心吧。

  32. 其實這原來不是問題。無論從全中國,從香港特區或從小朋友的未來考慮,普教中都是最好的選擇。看不到有力的反對的理由。問題只是如何推行,速度要多快。

  33. 我认为普通话不必强推,它只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而已,那些把普通话当做爱国的象征的真是够了,不讲普通话就不算中国人?还有,学好一门语言与所处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看看中国的英语教育出了多少高分哑巴

  34. @BurningL 不覺得文化要融合,為什麼要融合,多元化不是很好嗎 香港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被融合了沒有意義啊

  35. 不過我覺得那些整天說廣東話如何優秀如何高級普通話如何普通如何低級這種論調很討厭(扯遠了)

  36. 不能說跟你立場不一樣,報道就歪了對吧⋯⋯誰正誰歪誰中立還真不好說

  37. 楼下几个高举爱国主义大棒的真无语了,文中家长担忧的又不是你们脑补的那种“担忧”

  38. 是谁跟我讲端传媒难得客观中立?是不是幕后资本财团换了所以政治立场也要换?

  39. 屁股歪了报道自然歪

  40. 学中文估计比摆脱殖民地优越感更难吧

  41. 首先,從519間回落到510間算不算一個很大的變化?按照作者給的那個柱狀圖,我覺得不算;
    其次,普教中,教的是簡體還是繁體?考的是粵式中文還是普式中文?我們知道,在華語圈不以考試為目的的很少有人願意學;
    感覺問題有些誇大了

  42. @robelus 你所说的大部分家长有统计数据吗?还是你自己的感受?国外都是抢着学习Mandarin,到了中国自己的香港,反而变成排斥普通话了,被殖民殖上瘾了?80年代学习英语,你们就没有抱怨,现在学习普通话,就怨声载道,真是跪舔得厉害!

  43. 文化的不融合才是香港与内地渐行渐远的最大障碍

  44. @niconico 你忽略了一点:大部分香港本土家长本身就不懂普通话,或基本不用,所以这些普教中背景下的孩子每天除了一节课的时间以外基本不会再说半句普通话。北美的中文班生源主要是以本地出生的二代为主,不但要上中文课,他们的家长在家中也会强制性的要求孩子使用中文交流,即便如此多数孩子也会在初中阶段开始拒绝说中文,长大后就出现“只会听不会说”的情况。

  45. 下面喷的几位估计连普教中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吧。作者表达的意思是质疑某些中小学强制在课堂上以普通话教授中文课(简称普教中)的必要性。事实上低龄儿童每天仅有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是基本不可能掌握的(看看在中国学校学英文且不出国的人长大后有几个能流利使用英文的),加上普通话和粤语共用汉字,使儿童接受起来比学一门外语还要难。喷之前能不能至少给作者点courtesy把文章看完…

  46. 认同楼下的观点

  47. 我們的小孩很喜歡普通話,為什麼不去訪問!學英文、日文、韓文可以,學世上頭三位最多人溝通的普通話就憂心忡忡,有怎麼樣的父母,就有怎麼樣孩子!有怎麼樣的政治取態,就有怎麼樣的歪曲報導!

  48. 「普教中」本就是個笑話

  49. 这种担忧确实有些牵强了吧

  50. 英文不是被香港人常用的语言,要取消吗?
    逢中必反没必要吧!
    我在山景城,学校都争先恐后开普通话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