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反對「全員入團」,中國共青團要降低中學團員比例

刊登於 2016-11-16

新華社批學校全員入團現象。圖為2016年9月11日,江蘇南通市一所中學內,高中學生進行軍訓彙報展演。
在以往的中國大陸中學裏,經常有全員入團的現象。

小學加入少先隊、中學加入共青團、大學加入共產黨,長期以來是中國大陸青年唯一一條「政治正確」的公共生活路徑。但隨着中共近二十年轉向全民黨、黨員人數大增,共青團和少先隊的門檻也愈來愈低,絕大部分中學生,都會在畢業前加入共青團(入團)。但是從現在開始,情況或許會大不一樣。

共青團團中央聯合教育部分別於11月10日和15日印發了《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下稱《中學方案》)和《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下稱《高校方案》),對控制學生中的團員比例、加強團組織對學生組織的領導、擴大網絡宣傳等方面作出要求。

《中學方案》提出,要逐步減少學生中的團員比例,在3年時間將初中、高中畢業班的團員比例分別控制在30%和60%,以提高團員的「先進性」,彰顯共青團的「價值和功能」。

依照中國大陸以往的普遍現象,學生進入初中後便會根據學習成績及綜合表現等指標分批次入團,在高中畢業前,除極個別情況,絕大多數學生都會入團。在大陸中學的環境中,學生能夠儘早入團,很大程度上僅意味着學校老師、而非共產黨組織對學生優秀程度的認可和榮譽嘉獎;而最終未能入團的極個別學生,往往也與其成績糟糕或犯過嚴重錯誤有關。

由於加入共青團成為幾乎所有中國大陸中學生自然而然的經歷,整個過程中,共青團的政治涵義並不十分明顯。但在香港、台灣等地,曾有大陸學生因曾經加入共青團的經歷,而被外界誤解。不過從團中央的此輪方案來看,改革方向是力圖提高人們對共青團的政治敏感度。

《中學方案》還規定,將於3至5年內在中學設立專職的團委書記;團員每年須參加累積不少於1天或8學時的集中培訓。《中學方案》特別強調,要改革工作方法,「創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包括深化「與人生對話」、「14歲集體生日」、「18歲成人儀式」等活動內涵。

相比於《中學方案》,《高校方案》更側重於學生的就業發展方面,包括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即學生除堅持正常學業及社會實踐等「第一課堂」外,其參與共青團「第二課堂」的經歷和成果,也將「成為學校人才培養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

兩項方案均強調「一心雙環」的團學組織格局,即在中學和高校的黨委領導下,以團委為核心,以學生會組織和社團組織為外延,以強化團組織對學生組織的領導。兩項方案也均強調提升新媒體運用能力,打造「微信、微博、QQ、貼吧、網站等新媒體陣地集群」,打造「網上共青團」。

14~28
根據共青團章程,團員的年齡範圍在14至28週歲之間。年滿28歲且沒有在團內擔任職務的普通團員,不再保留團籍,可視為自動退團。

聲音

有些學校團學比過高,初三畢業班比例最高的超過80%,高三畢業班比例最高的超過90%,一些學校甚至出現了「全員入團」的現象。這使得共青團員的先進性難以體現,團員身份對學生吸引力不足,團員自身光榮感不強,模範帶頭意識不強。

團中央學校部負責人

要將團工作融入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大局,構建常態化團教溝通協調機制。

教育部副部長李曉紅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已經從送孩子出國讀大學,發展到送孩子出國讀中學,(這麼做)除了由於經濟水平提高以外,也確實很有必要。

中國網友

中國共青團

全稱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由信仰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青年組成的的青年政治團體。依照《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所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青年政治團體:是群眾性和先進性的統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中共的一些主要領導人,曾任共青團要職。(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中國青年網北京青年報新華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