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香港立法會召開大會。會議甫開始,主席梁君彥宣布首項議程為5名被裁定上週三(12日)未能完成就任宣誓程序的議員重新宣誓。然而當建制派民建聯黃定光及非建制派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姚松炎完成宣誓後,大批建制派議員突然離場,民建聯議員陳克勤隨即要求點算法定在席人數,希望製造流會;最終在法定人數不足之下,梁君彥宣布休會,導致非建制派的劉小麗及「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尚未宣誓。
會議休會後,非建制派議員召開記者會,回應建制派製造流會的策略。民主黨林卓廷質疑建制派是否希望一直採取拖延戰術,在11月法庭覆核立法會主席權力、甚至可能出現的人大釋法之前,一直阻止梁頌恆等人宣誓就任議員;公民黨楊岳橋則批評建制派漠視法庭18日晚作出的裁決,是對立法機關的「自我閹割、自我矮化」,不能接受。

早在19日立法會會議前,建制派議員已集體在座位前擺出中國國旗及香港特區區旗,以示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在議會外,多個團體一早冒着大雨示威,參與者包括工聯會王國興、民建聯譚耀宗等建制派前立法會議員。部分示威者手持「緊決支持按章處理,不守規則勿當議員」的橫額,亦有人高舉梁頌恆、游蕙禎的照片,照片上均寫有「立即驅逐出中國土地」字眼。有示威者高叫「流會」,敦促建制派議員採取流會策略,阻止梁、游二人再次宣誓,甚至要求建制派議員提出動議,褫奪二人的議員資格。
在12日首次宣誓時,梁、游二人均帶同印有 "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標語的旗幟上台,以英語宣誓時又疑似以「支那」讀音讀出 "China"(中國),因此宣誓未被秘書處接納,也引發建制派和親中團體廣泛批評。
律政司要求緊急禁制梁游宣誓,遭法庭駁回
而在18日晚上,律政司曾一度引用《宣誓及聲明條例》第21條,向法院申請緊急聆訊,提出推翻梁君彥容許梁游二人再次宣誓的裁決,及申請臨時禁制令,以禁止梁游二人於19日宣誓成為立法會議員。
高等法院當晚開庭,法官聽取立法會主席及律政司及梁游二人的代表律師陳詞後,拒絕應律政司一方建議批出臨時禁制令,但接受覆核立法會主席權力,並押後至11月3日審理。
梁、游二人其後接受訪問,形容政府今次循司法途徑突襲的理據薄弱,認為法庭拒絕頒布禁制令合理。另有不少聲音質疑,政府今次透過法庭干擾立法會主席裁決,徹底破壞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制度。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在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表示,褫奪立法會議員的議席是一個重大的憲制決定,不應輕率處理,律政司有憲制責任維護立法會的獨立性,「這決定似乎是一個政治而非出於公眾利益的決定」。
但律政司司長袁國強19日早上則對傳媒指,今次事件涉及議員宣誓的憲制責任,交由法庭處理是最恰當的做法,不存在行政通過司法程序干預立法。他又指,雖然事件涉及《基本法》,全國人大有權釋法,但特區政府現階段認為香港司法系統足以處理,未有需要尋求人大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