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意大利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敲定,由總理倫齊(Matteo Renzi)推動的憲法改革公投將於今年12月4日舉行。由於倫齊曾承諾,一旦公投否決憲法改革,他將辭去總理職務,今次公投除了關乎意大利政局,在最壞情況下還可能引發「五星運動」(M5S)等意大利疑歐派政黨進一步崛起甚至上台執政、意大利啟動脫歐公投、歐元區損失目前第三大經濟體、觸發歐洲金融危機等連鎖效應。因此,意大利的這場憲法改革公投,也被視為繼英國今年6月脫歐公投後,歐洲最受矚目的另一場全民公決。
意大利憲法改革方案經過兩年激辯,直至今年4月才獲國會通過;方案提出改革意大利龐大的官僚體系和低下的行政效率。根據意大利現行制度,所有法案都需經過參議院和眾議院同時通過。由於參眾兩院通常由不同黨派主導,加上意大利擁有全歐洲規模最龐大的國會(參議院議員315人,眾議院議員630人),兩院博弈的時間往往很長,新法律和新變革的推行效果也因此受到影響。據統計,歐盟國家平均需要264天通過一項法案,而意大利則平均需時整整一年。
改革方案就提出,將意大利參議員人數由原來的315人削減至100人,且大部分政府方案僅需眾議院通過即可生效,只有例如涉及選舉、修憲等的部分法律,維持必須由參眾兩院雙雙通過的規定。除了立法體系,改革方案還提出減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間的權力重疊。
意大利政府稱,這些改革措施將極大提高立法效率,改革臃腫的官僚體系,每年更可節省5億歐元開支。不過有批評者認為,一旦精簡立法程序,政府將被賦予過大權力;亦有人質疑政府宣稱每年能節省5億歐元是誇大其詞。
那些渴望改變的人應該聲援我們。任何努力都是重要的,並且可能是決定性的……沒有第二次機會了,我確信我們不應該浪費它。
據目前的民調顯示,支持與反對改革方案的人數不相伯仲,而有40%選民尚未決定。而在意大利政壇,幾乎所有在野或反對黨派都反對憲法改革方案;甚至在倫齊所屬的意大利民主黨(PD),部分黨員也持反對立場,形成該黨內部分歧。
此前,倫齊曾一再強調,如果公投否決憲法改革方案,他將引咎辭職。這意味着,直至2018年下屆大選前,意大利將由臨時政府領導,不但可能引發意大利的一輪政治動蕩,此前推行的經濟改革也可能受到影響。
匯豐銀行甚至指出,即便公投通過改革憲法、倫齊得以留任,他仍將面臨緩慢的經濟增長、大量湧入的難民、危如累卵的意大利銀行業、日益崛起的右翼民粹主義,以及「五星運動」、「北方聯盟」(Northern League)等疑歐派政黨的挑戰。憲法改革能否有效實施,尚待考驗。
意大利央行今年4月的數據顯示,意大利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額高達3600億歐元,相當於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四分之一;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的估算,目前意大利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高達18%。低利率下的弱盈利能力和規模龐大的不良貸款讓意大利銀行業面臨巨大壓力,今年內市值可能蒸發超過40%。IMF 預計,直到2025年意大利經濟才能恢復到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面臨隨時可能引爆的風險隱患,意大利政府希望向銀行直接注資進行援助。然而,歐元集團(Eurogroup)主席 Jeroen Dijsselbloem 與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均堅持,意大利應根據歐盟新規,讓受困銀行的股東、債權人和部分儲戶首先承擔8%的損失。然而,倫齊如果執行歐盟規定,為數眾多的中小儲戶可能傾家蕩產,這很可能影響他的民望,不利他推動12月的公投通過憲法改革。
智庫 Open Europe 政治分析師 Vincenzo Scarpetta 認為,倫齊在公投有55%的贏面:「公投毫無疑問不止是對改革內容的投票,它還將是對意大利經濟局勢的投票,對失業率的投票,對倫齊個人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