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從希拉莉的自拍群像說起:是影像的民主還是迷失?

這種對「領袖」的認同儀式,最終也是為了自我認同,「到此一遊」的方式最終是不是幻象?

特約撰稿人 廖偉棠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9-27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在佛州拉選票,大批支持者自拍與她合照。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在佛州拉選票,大批支持者自拍與她合照。

這一切都從第一視覺印象上吸引觀者作出反應:為什麼畫面有如此強烈的張力,是否隱喻着某種政治判斷?

昨天,一幅由希拉莉競選團隊成員 Victor Ng 上傳推特的照片瘋傳網絡。從表面看,它的走紅與照片構圖上的傳統美學相關:

在清晰的透視消失點兩邊,密集的群體與孤獨的主體形成均衡,群體中的藍衣與主體的藍衣構成呼應。這一切都從第一視覺印象上吸引觀者作出反應:為什麼畫面有如此強烈的張力,是否隱喻着某種政治判斷?

自拍的誤讀

作為一個傳統影像的資深閱讀者,我一開始就被這種表象訴求騙了。我下意識解讀其為對希拉莉目前岌岌可危的選舉優勢的諷刺,甚至腦補了背過身去的那大批民眾是在轉向特朗普,他們舉起手機拍攝特朗普而不是希拉莉,因為特朗普的作派更符合這個全民娛樂時代——簡而言之,他的言行舉止比希拉莉聳動得多,是社交網站最歡迎的傳播主題。

作出這樣錯誤解讀的不只我一個,目測我身邊有兩大群體如此誤讀,一是內地喜好分析國際政治形勢的朋友,他們習慣政治先行的思維,且不熟悉臉書的影像傳播定律;二是專業攝影師群體,他們和我一樣,半輩子都用鏡頭對準別人——尤其是名人,即使用了智能手機也很少自拍。不過大家在年青世代的引導下,很快明白了,那背對希拉莉的群體其實是她的忠實支持者,他們進行的是臉書世代最常見的自拍+合影行為。

接下來半秒鐘他們就會把這張「合照」po上各自的社交網絡——他們與希拉莉在現實空間中本來存在距離和相對鬆散的結構,被平面化壓縮得親密起來,繼而在社交網絡上廣泛傳播,交織出一個排他的、「完美」的虛擬空間。

背對你,見證你

恰恰是豐富的誤讀、含混與顛覆,才是這張照片深層的魅力所在。這張照片裏充滿了交投的視線,它們交織出一個新的網絡,正好網住了我們時代的種種自我投影。

首先是群眾的視線,他們首先發現和確認了希拉莉——他們的認同對象的存在,接着他們反身利用智能手機的前置鏡頭所製造的鏡面,把自身與認同對象納入同一維的平面。有意無意之間,這宣示並強化了他們對她的認同,因為接下來半秒鐘他們就會把這張「合照」po 上各自的社交網絡——他們與希拉莉在現實空間中本來存在距離和相對鬆散的結構,被平面化壓縮得親密起來,繼而在社交網絡上廣泛傳播,交織出一個排他的、「完美」的虛擬空間。

這種對「領袖」的認同儀式,最終也是為了自我認同,以一種「到此一遊」的方式確證自己是「時代見證者/締造者」,雖然很可能是幻象。

第三者的清醒與尷尬

接着是照片攝影師 Barbara Kinney 的視線,她是自拍時代的獨醒者,就像群拍時代總有一個攝影師把相機轉向圍聚的同行那樣,她熟悉自拍之道,才有這麼會心一笑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作為希拉莉競選團隊成員,她的職業自覺使她本能地把畫面平均分配,數十支持者佔用一半畫面,希拉莉和寥寥幾個同僚佔用一半。權力的劃分似乎很明確,但是左側群眾手上的手機就像武器一樣顛覆着這種權力分配,希拉莉尷尬的表情也恰好說明了:她的存在依賴於這些擁有新民主話語權製造機器(智能手機)的群眾,她手裏那隻麥克風象徵的傳統話語權只能旁落。

希拉莉的視線是尷尬的,她不知道應該把目光投射到具體哪個人的手機鏡頭上,如果在專業攝影記者時代,這種渙散的目光會導致觀者心理上的不信任感。她能在每個人的手機屏幕上看到自己,但她不可能跟每個人打招呼,只好向遠方虛擬的某人揮手。相對於某些在演唱會掏出自己手機反身與 fans 合影的明星、還有動輒反拍拍攝自己的人的艾未未,希拉莉在這一刻顯出了她的落伍和無措。

希拉莉尷尬的表情也恰好說明了:她的存在依賴於這些擁有新民主話語權製造機器(智能手機)的群眾,她手裏那隻麥克風象徵的傳統話語權只能旁落。

險境中如何不被拋棄?

「一個以一條推特作誘餌的人,你怎麼放心把核武器放在他手裏?」希拉莉譴責特朗普的話言猶在耳。但正是推特在把即將掌握核武器的人廣泛傳播,網絡民主有時會變成現實非民主的推波助瀾,正如前述,特朗普善用網絡的親善和逗趣去粉飾自己極右的排他,而網民往往只看表面。這張照片的誤讀者莫非是潛在的特朗普支持者?也許並不,但至少他們是意識到希拉莉的險境的人。

照片的能指與所指的徹底矛盾構成張力,在詩歌中那是一種強有力的悖論修辭(例如荷馬史詩裏寫:「太陽神阿波羅從山上走下,就像黑夜一樣迅速降臨大地。」),而且能指中包含了否定所指的潛意識,這些背向被支持者的民眾,顯示了兩者之間內在的疏離,無意被敏感的 Barbara Kinney 所拍攝揭示。

希拉莉到底會不會被網絡時代拋棄,我們尚不可知,但可以預測未來手機的前置鏡頭像素將要大大增加,不再存在鏡頭前後之分,拍攝者與被攝者之分,人人皆要是焦點所在。這樣一種影像「民主」將要接替兩百年來的影像「獨裁」,帶來的傳播革命仍將無遠弗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