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在日本,便利店幫你養老

一個圍繞便利店展開的老年生活圈:上門送餐、送生活用品,提供房間清潔、家居維修,甚至還有健康諮詢⋯⋯

端傳媒記者 金其琪

刊登於 2016-09-24

圖為一位老人家走入便利店。
日本是老齡人口大國,也是便利店大國。

日本是老齡人口大國,也是便利店大國。最近,越來越多便利店看中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消費力,開始為這群人口結構中最有錢的消費者提供度身訂造的「養老」服務。

老齡化程度全球第一的日本,每4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5歲,而年輕人口則因為少子化趨勢而日益減少。日本經濟產業省2010年的一項調查卻發現,全日本約有6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在購買日常必需品,例如新鮮食物、藥品、衛生用品等時,面臨很大困難。

雖然2015年的數據顯示,日本已經擁有53792間便利店,但65歲以上的老人想要買齊一日三餐,還是要到距離住處至少500米遠的地方。但日本老人獨居及晚年單身的比例很高,只能親身出門購買必需品。

我們想要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圍繞便利店展開的舒適生活圈。

日本都市再生機構

今年7月,日本都市再生機構(Urban Renaissance Agency)發現在其名下的1664間公寓中,40%的業主都是老年人。而在這些老年人中,每年約有200人會孤獨死在家中。考慮到眾多老年住戶的需要,都市再生機構決定讓便利店開進公寓。他們希望為老年人搭建的美好養老社區,是在自己居住的公寓裏,搭電梯下樓就可以在便利店解決一切生活所需。

這間機構與日本三大便利店公司7-11(Seven-Eleven Japan Co.)、全家(FamilyMart Co.)和羅森(Lawson Inc.)簽署合作協議,允許三家公司在機構名下公寓的空置單位,開設100間便利店。7-11在日本擁有超過1萬7千間便利店,羅森則擁有超過9500間,全家擁有超過7600間,且還在不斷增加。

和傳統的、針對都市上班族的便利店不同,日本的便利店越來越多提供新鮮食材甚至煮好的飯菜,而不是微波加熱的工作便當和泡麵。這些店甚至還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讓老人連樓都不用下。

當然,送餐的同時,也可以順便把其他要買的生活用品送上來,一個電話就可以完成訂購。便利店甚至還提供房間清潔和維修服務,在週六日夜晚看護人員不在的時候,還上門提供應急援助服務。大部分便利店本身已經提供交水電費、打印、影印和 ATM 提款的服務,羅森和全家便利店還在今年開始針對老年人加設健康諮詢窗口,不僅有醫生、藥劑師24小時駐店,還直接賣藥。

2015年10月17日, 日本東京橫濱,幾個行人走過一家便利店。
日本橫濱的一家便利店。

雖然大部分便利店都很小,但羅森和全家還是為老年人特意增加賣書的貨架,甚至可以買或者租 CD 和 DVD,有的店還有配備便捷卡拉 OK 設備,供老年顧客唱歌。

便利店是商業機構,當然不會純粹抱着分擔社會養老責任的目的去做這些事。實際上,日本老齡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越來越多掌握社會核心資源的人正在變老,不一定是「老人富了」,但確實有一大批「富人老了」。日本總務省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掌握着日本60%的金融資產和55%的實物資產,資產總額超過1千萬億日元(約合10萬億美元)。便利店瞄準這些消費力進行改革,完全符合商業利益。而這種趨勢又是否真的能為老年社群帶來便利呢?過度依賴便利店的生活,真的是理想的晚年嗎?

30
日本老齡人口的增長也體現在便利店的顧客構成中。據7-11日本母公司的統計數據,其50歲以上的顧客比例已經從1989年的9%上升到2013年的30%。

便利店的起源

便利店,在日本等地區又稱為CVS(從英文convenience store縮寫而來),緣起於美國公路邊的加油站附設小店, 1930年,美國南方公司於美國達拉斯(Dallas)開設了27家圖騰商店,並於1946年將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所以將商店命名為7-Eleven。1980年代東亞都市化後,便利店在人口密集地區特別流行,並擴散到許多國家的都市,通常指規模較小,但貨物種類多元、販售民生相關物資或即食食品的商店,其中也包含加油站商店,通常位於交通較為便捷之處,以民生服務取勝,便利店有時被當作小型超市。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朝日新聞Discuss JapanNACS北京晚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