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不種稻米改種花,打造在雪國盛開的日劇場景

北海道因為冬天漫長,植物們於是把所有精華濃縮在一個夏天裏盡情揮灑,這種奔放的姿態,與北國遼闊的大地、開闊的空間完美結合。

刊登於 2016-09-23

上野砂由紀期待美麗的花園成為夢想的入口,吸引更多人走訪她最心愛的故鄉。
上野砂由紀期待美麗的花園成為夢想的入口,引人走訪她最心愛的故鄉。

家中務農逾百年,傳到自己這代卻只剩兩姊妹該如何走下去?園藝家上野砂由紀知道自己種不了田,又不捨代代相傳的土地荒廢,在偶然機緣下一頭栽進庭園設計的世界,從此不種稻米改種花,把綠油油的田地打造成比夢還美的花園:上野 FARM

20世紀初,上野家移居北海道旭川一帶開墾,上野砂由紀是家中第四代長女,每天要走五公里去上學,過的是典型農家子弟的生活。「從小看父母種田那麼辛苦,覺得既沒勇氣也沒體力成為農夫,更不知家裏的田以後該怎麼辦才好。上大學後離家,畢業後好不容易在札幌找到工作,理所當然成為OL,在城市裏生活了好幾年。」站在陽光和煦的花園裏,外形甜美,語氣溫柔的上野砂由紀像從漫畫或雜誌走出來的森林女孩,療癒氣質100%。她回憶在札幌的那段歲月,日子平淡沒遇上什麼重大挫折,卻始終無法對大城市產生歸屬感,想回家的念頭也愈來愈強烈。

「雖然沒把握做個稱職的農夫,但老家有地又有山,就算不畜牧或種田,也可以用那塊地做點什麼吧⋯⋯畢竟上野家在這裏已經第四代了,曾祖父母當年赤手空拳來北海道拓荒,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守護土地至今,總不能到了我這一代就讓它消失⋯⋯」

園藝家上野砂由紀。
園藝家上野砂由紀。

從年少時缺乏繼承土地的自信,到出社會才意識到對故鄉無法割捨的感情,上野砂由紀決定辭掉工作,好好思索下一步的人生。有天她在地鐵上,無意間瞥見車廂懸掛着英國園藝課程的招生廣告,「到國外學庭園設計」的念頭浮現在腦海,改變了她的一生。

「雖然去英國以前我完全是個門外漢,不過身為農家子弟,多少有想利用土地做點什麼的本能與渴望。加上父母對於庭園、景觀設計一直都蠻有興趣的,於是我就有了『花園農場』的構想,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人到農村觀光。」

在英國學習的期間,上野砂由紀見識到真正的英式庭園之美,人生彷彿打開了另一扇窗。她在英國以宿根草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英式庭園實習,園中花朵隨季節依序盛開,每株花草在栽種以前,花期、配色還有植物的高度,都經過縝密計算,一年四季才得以展現迥然不同的迷人景致。原來花園裏的學問如此浩瀚,思考的角度必須如此全面,上野砂由紀為此深深著迷,覺得建造一座花園,簡直就是設計美學極致的表現。

受限於課程長度加上經費有限,上野砂由紀在英國待了八、九個月便回國了。剛開始家裏的庭園佔地不大,種的多是一年生草花,上野家齊心合力慢慢擴充花園規模,並且一步步改種宿根草花,打造自然優雅的英式庭園風。漸漸地,上野砂由紀也開始接受北海道當地業主委託,累積了些庭園設計作品並打開知名度,2008年日本富士電視台推出50周年紀念的台慶大戲,由老牌編劇家倉本聰執筆的《風之庭園》,更讓她的名聲拓展到全國。

建造花園和一般的場景製作大不相同,除了花時間,更要靠老天爺賞臉。
建造花園和一般的場景製作大不相同,除了花時間,更要靠老天爺賞臉。

打造一座見證悲歡的花園

《風之庭園》是齣以一座花園為主要場景,探討親情、臨終醫療等生命議題的連續劇。事實上,這齣戲不光園藝場景的設計出自於上野砂由紀,她同時也是編劇家倉本聰構思劇本時,部份背景與角色設定的原型。劇中從祖母手中傳承下來的花園,以及由黑木梅紗飾演的園藝家孫女,都是從上野砂由紀身上得到的靈感。

建造花園和一般的場景製作大不相同,除了花時間,更要靠老天爺賞臉。上野砂由紀重新思考,如何打造一座見證家族三代走過悲傷、疏離與和解的花園。按照劇本,這座花園必須保存「從祖母那一代就開始栽種、帶着歲月痕跡」的味道。因此,《風之庭園》栽種植物以多年生的宿根草花為主,雖然因此至少要等到隔年才會成形,甚至一、兩年後才會開花,不過饒富野趣的宿根草和北海道遼闊的大地景觀非常搭調,且一旦栽種成功,往後年年都會開花,符合劇中家族傳承的設定。

由籌備到播出,光是打造主要場景《風之庭園》就耗時兩年,實際拍攝又花了快一年。上野砂由紀在這兩年間邊確認花開狀況是否符合當初設計,並依照故事內容發展,適整花草的數量與種類。「宿根草花剛種的時候,地面上什麼都沒有,完成圖在我腦袋,要等它們發芽再進行分株,很久才能看到雛形。而且通常要邁入第二甚至第三個年頭,花才會開得漂亮。每次劇組來勘景望着光禿禿的花園,都忍不住擔憂:『這樣以後真的可以拍嗎?』」上野砂由紀手裏拿着像調色盤般畫滿繽紛色彩的設計草圖,邊笑着回想。

風之庭園共栽種了360種以上、超過兩萬株的植物,開拍後劇組甚至依照花開時序來發演員通告。
風之庭園共栽種了360種以上、超過兩萬株的植物,開拍後劇組甚至依照花開時序來發演員通告。

「大部分拍戲排通告都要遷就演員檔期,可能很少有像《風之庭園》這齣戲,整個劇組必須優先配合花草。雖然腳本是按照前一年夏天花開的狀況來寫,可是沒人能精準預測今年什麼花在什麼時候開得最美,畢竟預算再多也掌控不了大自然。」

這座夢想的風之庭園共栽種了360種以上、超過兩萬株的植物,開拍後劇組甚至安排了一位副導專門管「花」,依照花開時序來發演員通告。然而就算是經驗老到的園藝家,也難以精準預料每種花盛放到巔峰的時機。所以上野砂由紀每天都跟着緊張,時時注意氣象報告與花草的生長狀況,並戰戰兢兢跟東京保持聯絡。

《風之庭園》播出後,有倉本聰的劇本加持、北海道如詩的田園景致,加上老中青三代演員精湛演出,不僅大獲好評、還一口氣拿下年度最佳編劇、男主角與連續劇等多個電視劇獎項。上野砂由紀打造的花園歲月寧靜美好,包容着生命的起滅,也平衡了故事中死亡所帶來的悲劇色彩,在視覺與精神上都充分發揮了療傷效果。

找到屬於北海道的風格

這齣戲的成功,讓上野砂由紀的風格更加確立,其實她也曾對自己的設計方向感到困惑。雖說師承英式庭園,但短時間內能學到的畢竟有限,許多文化內涵並不是隨便可以在北海道複製的。例如英國鄉間保存着許多傳承數百年的老屋,那些外牆斑駁、帶着歲月風霜的建築物與花草樹木融為一體,自然而然成為庭園景觀的一部份。北海道開發的歷史只有百年,無論多努力規劃,種出最燦爛的花,新蓋仿舊的建築物,終究只是表面,與真正的英式庭園經年累月的歷史氛圍,根本無從相比。

在本州依序開花的植物,在北海道卻集中在短期間一起盛放,所以北海道的花季特別華麗。
在本州依序開花的植物,在北海道卻集中在短期間一起盛放,所以北海道的花季特別華麗。

「有陣子英國風的花園很流行,隨處可看見標榜這裏是『英式庭園』的招牌,但是看起來假假的,只是模仿了表面而已⋯⋯知道了真品長什麼樣子,就無法接受自己成為冒牌貨⋯⋯」

正當上野砂由紀對於庭園的定位感到徬徨的時候,一句來自外地遊客的讚美,讓她找到了方向。「沒想到在北海道,這兩種花會同時開耶,而且我從來沒看過這麼鮮豔的顏色!」

從沒離開北海道在日本其它地區生活的上野砂由紀這才發現,自己習慣了故鄉的一草一木、氣候風土,並且都將之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從外地人的眼光看來,即使是同樣品種的植物,在北海道卻是迥然不同的風貌。

「旭川的春夏很短,冬天卻相當漫長。過去這被當成對栽種的不利因素。然而這種氣候造就了在本州依序開花的植物,在北海道卻集中在短期間一起盛放,所以北海道的花季特別燦爛、熱鬧、甚至可用華麗來形容;還有因為日夜溫差激烈,不但讓水果甜度特別高,連花的顏色,也會特別鮮豔繽紛,這些都是屬於北海道的特色。」

北海道因為冬天漫長,植物們於是把所有精華濃縮在一個夏天裏盡情揮灑,這種奔放的姿態,與北國遼闊的大地、寬廣的空間完美結合,成為北海道有別於日本其它地區、獨一無二的景致。

上野砂由紀深信,花草植物具有無可抗拒、撫慰與凝聚人心的魅力。
上野砂由紀深信,花草植物具有無可抗拒、撫慰與凝聚人心的魅力。

「畢竟這裏不是英國,而是北海道!沒想到這麼重要的道理,竟然是外地人教我的。人們實在太容易忽略身邊珍貴的價值了。北海道擁有不少特殊植物,與本州不同的開花期,還有受劇烈溫差影響特別濃烈的花色⋯⋯每個地區的花園都該擁有自己的個性,我想找到屬於北海道的風格,而不是一昧模仿外國而已。」

上野砂由紀認為,花園,可以看見一個地方生命力縮影。「世界上每個國家或地區,都該有可以表現當地特色的美麗庭園。譬如說台灣,一定也生長着許多適合台灣風土氣候的植物,以及台灣原有的人文歷史,如果能將西方園藝與台灣原生植物巧妙融合,就會成為只有在台灣才能看見的美景、台灣風格的花園!」

小時候父母忙着種田,少有機會聚在一起享受天倫,沒想到在決定回家打造庭園後,全家才終於有機會為同一件事努力。上野砂由紀深信,花草具有無可抗拒、撫慰與凝聚人心的魅力。「雖然說等到要把稻田變花園,我們才發現比起種田,種花也沒有比較輕鬆,某些地方搞不好還更累!」但是花園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力量,讓她心甘情願吃着苦也要做夢,並期待美麗的花園成為夢想的入口,吸引更多人走訪她最心愛的故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