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選舉過後,有很多關於雷動的討論。無論大家覺得雷動有多少問題,在泛民支持者之間,今次選舉似乎確立了策略投票的合法性(legitimacy)。參與策略投票的市民比預期多,選後評論亦大都認同策略配票的需要,問題只是如何可做得更好。當然,也有意見認為,若沒有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就不如不做,但這觀點也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策略配票。
筆者想在本文回到基礎,做一點概念梳理:到底什麼是策略投票?組織配票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事先聲明,本文並不旨在討論雷動計劃,要討論的是策略投票本身。在香港,策略投票從來存在,只是沒有那麼大的規模和聲勢而已。事實上,雷動計劃的起點,就是假設大部分人都不會策略投票,只由「雷霆救兵」優化(optimize)選票在非建制選候人之間的分佈。不過,現實卻是策略投票的人遠多於預期。放眼將來,非建制選民要思考的,是當大量市民會策略投票時,如何才能做到理想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