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後,香港大學半山腰上已有102年歷史的儀禮堂,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JMSC),二樓的一間小課室,每週都有一個夜晚人頭攢動。
這是資深新聞人錢鋼的《中國新聞史》課堂,從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講起。錢鋼今年63歲,板寸短髮略見花白,平日總戴着金屬框眼鏡,斯文温和。從解放軍軍報記者開始,他從事新聞採編近40年,曾以1976年災後親身經歷和1984年重訪寫成《唐山大地震》,被奉為經典。2003年,50歲的錢鋼來到香港,加入成立才4年的JMSC,擔任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在那百歲小樓中,圍繞中國新聞與歷史,教課、研究、寫作,轉眼已經13年。
《中國新聞史》2011年開講,是門小課,每個學期,大概二三十個新聞系研究生選修。但每次上課,本專業學生、外校來的旁聽者,上屆乃至上上屆的畢業生組成的聽課隊伍遠超選課人數。而錢鋼在JMSC開的暑期新聞史通識課程「通傳媒、識中國」,幾乎香港主要傳媒的中國組記者、編輯,甚至主編,都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