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中國銀監會等部門發布網貸新規後,內地第一支在海外上市的 P2P 概念股宜人貸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接連暴跌,9月1日收盤價相比8月23日已下跌35.1%。禍不單行的是,宜人貸還可能因為信息披露不足面臨多間美國律所的訴訟。此外,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本週對 P2P 行業的批評,也使得宜人貸處於風口浪尖。
由於網貸平台井噴式發展後出現大量違法違規亂象,銀監會近期聯合多個部門出台了「史上最嚴」網貸新規。新規以負面清單形式列舉了13項禁止行為,並首次針對不同借款方式設置具體限額。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狀態的中國 P2P 行業因此受到不小衝擊,首當其衝的便是率先美國上市的宜人貸。
受新規衝擊宜人貸股價出現暴跌,受損的美國投資者也因此採取反擊。從8月25日開始,陸續有多間美國律所受委託對宜人貸展開調查或提起訴訟。
根據美國律所 Howard G.Smith 的文件,投資者起訴宜人貸是因為質疑其:
-
未能披露平台上信貸產品中的欺詐行為日益增加;
-
未能披露新出台的網貸新規可能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
-
對業務的描述可能存在誤導性陳述或缺乏合理基礎。
宜人貸則回應稱「訴狀中的指控沒有任何依據」,計劃積極應訴、維護公司的權益。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智斌則指出,美國法律認為類似 P2P 新規這類重大變化可能影響公司的業績表現和穩健經營,因此由於事先沒有披露相應風險而遭律所起訴的情況在美國很常見。
此外,近期衝擊宜人貸股價的還有復星董事長郭廣昌對 P2P 行業的批評。8月31日他在香港出席業績發布會時犀利表示,自己從不看好 P2P 行業,「基本上都是騙局」。
一個金融企業的核心就是風險的定價能力,無論用大數據也好,用產業經驗也好,用你的產業鏈上下端(的資源)也好,離開這種(風險定價)能力,其他在做的基本都是耍流氓。
宜人貸最早在2012年推出,2015年12月18日登陸紐約證交所,成為首支海外上市的 P2P 概念股。然而,上市當天宜人貸的股價就跌破10美元發行價,隨後又因為監管部門針對網貸行業的整治進一步下挫。不過,由於宜人貸出色的業績,公司的股價隨後不斷創下新高,今年8月16日,宜人貸一度創下每股42美元的盤中交易價,達今年2月股價低位時近12倍。
根據宜人貸未經審計的財報,2016年第二季度其淨營收7.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0%;淨利潤2.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6%;但另一方面,宜人貸的不良貸款率持續走高,D類借款利率更高達39.5%,即便相比30%的民間借貸利率也已遠超。
此前野村證券分析師江麗曾指出,預計宜人貸股價將進一步走低。江麗認為,網貸新規對宜人貸影響不大,看跌股價是由於估值因素和相對較高的貸款風險。
網貸新規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