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種種態勢顯示,「反港獨」已是官方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而這個任務的來源就是北京。不過,與其說任務來源,倒不如這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實例;或者說,這也是始作俑者自製麻煩的典型;又或者說,這更是政治人物創造和利用矛盾藉以達致各自政治意圖的花招。無論怎樣形容,這類反港獨的行動和策略,只能說明中國仍然停留在封建王朝的管治思維和模式,完全脫離現代政治的現實,遠低於管理現代社會所需的水平。
在此,姑且引用內地官員的一句話:「反港獨必須是全方位的。」在這方針之下,出現了「全方位反港獨」的言行──梁振英、林鄭月娥、袁國強等高級港官必須緊跟其後,不用多說;在立法會選舉中臨時出籠、逼使參選人表態的「確認書」,也是當前必不可少的門閂,只要把主張「港獨」的人趕走,那怕確認書會引發更大的後遺症;教育局長吳克儉後知後覺,或者先前不敢爭領風騷,最近也不得不趕快行動,約見教育界人士,阻止港獨在教育圈中繼續發酵,甚至在這個敏感時刻上京與教育部官員會面,令外界質疑他是否到京請示。中聯辦官員當然不遑多讓,除了主任張曉明和法律部長王振民先後發表「義正辭嚴的講話」之外,其他官員在不同場合碰見友好人士,也直接要求反港獨,「一定要有底線,不能超越底線」。
於是乎,建制派內的各路英雄,紛紛照本宣科,不管是拾人牙慧,還是自由發揮,總之就是要政治正確。有某種代表性的劉兆佳更直言:有關方面也預計到會出現反彈(尤其是確認書出籠之後),但估計可以承受得起,而且長痛不如短痛。所以,去馬反港獨吧!其他建制派人士,無論是否參加立法會選舉,都紛紛祭起反港獨的正義大旗,還以質問政敵「你是否支持港獨」為武器,力求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