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炎黃春秋》風波:7名原編委起訴雜誌社侵犯姓名權

刊登於 2016-08-18

2016年8月16日,北京,《炎黃春秋》前副總編輯王彥君等人站於朝陽區法院外。
2016年8月16日,北京,《炎黃春秋》前副總編輯王彥君等人站於朝陽區法院外。

一向視為中共黨內改革派發聲陣地的《炎黃春秋》雜誌自近來風波不斷。8月16日,該雜誌社原七名編委向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提起群體民事訴訟,起訴中國藝術研究院(簡稱藝研院)在接管雜誌社後未經同意,擅自任命他們擔任編委並在新刊刊登他們的名字,涉嫌侵犯姓名權,要求雜誌社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1元。目前法院已接受申請,將在七日內回覆是否受理。

提起訴訟的包括社長杜導正、副社長胡德華、總編輯徐慶全、副總編王彥君等。他們此前曾發表聲明,指藝研院接管後的《炎黃春秋》8月號為偽刊。王彥君稱,8月號文章質量「不堪入目」,甚至出現三篇稿為同一作者的情況,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雜誌上是一種侮辱。

《炎黃春秋》秉筆直書,以史資治,實事求是,以史為鑒,這也是《炎黃春秋》存在的價值。

《炎黃春秋》官方帳號置頂微博

8月16日,王彥君曾作為雜誌社48名編委及顧問的代表,向雜誌社現負責人郝慶軍送去《關於不擔任「炎黃春秋」雜誌顧問和編委的聲明》。但郝慶軍拒收聲明,並對新刊被稱為「偽刊」表示不滿,稱如果在8月25日前未能收到由顧問及編委親自簽名的「表示不擔任編委」的函件,將繼續在下一期刊物上使用其名字。

8月4日,雜誌社48名顧問及編委聯合簽名《顧問和編委會聲明》,指其為創辦人杜導正主持雜誌時期聘任的顧問及編委,支持此前《炎黃春秋》於7月17日發布的停刊聲明,並指若任何盜用雜誌名義出版的刊物上出現其姓名,將會依法追責。但《炎黃春秋》雜誌社隨後發布公告,稱由於無法辨明聲明真偽,已向多名編委和顧問發函徵求去留意見,並稱需要在收到信函後5日內以書面簽名形式回覆,否則視為同意擔任。但王彥君指出,難以保證年事已高或不在國內的編委及顧問能收到徵求意見函。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原《炎黃春秋》社長杜導正,7月21日接受採訪時說

《炎黃春秋》雜誌此前收到主管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通知,宣布撤換改組雜誌管理層,以「年事已高」為由免去93歲的創辦人、社長杜導正的職務。

7月18日,原執行主編吳偉發布杜導正簽名的《停刊聲明》,聲明指藝研院單方面銷毀與雜誌社的協議書,宣布改組領導機構,侵犯了出版自由和該社自主權,「自即日起(即7月17日)停刊,此後任何人以《炎黃春秋》名義發行的出版物,均與本社無關」。發布聲明後,雜誌社曾就藝研院單方面毀約和強行接管的行為提起訴訟,而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和中級法院拒絕立案。

吳偉曾在採訪中表示,《炎黃春秋》停刊事件代表著中國的政治環境發生了嚴重變化,「要是《炎黃春秋》停刊的話,黨內的改革力量就沒有了一個聲音。」

19
據BBC中文網,在過去25年間,中國當局曾19次試圖封殺《炎黃春秋》雜誌。

聲音

《炎黃春秋》這本雜誌的存在,起碼反映了中共內部還存在這樣一個主張還歷史本來面目、讓歷史照亮未來的媒體,儘管很艱難,但是它仍然存在了25年。到了今天,也可能走不下去了。

原《炎黃春秋》執行主編吳偉

經過這麼一番打擊,(《炎黃春秋》)可能很難堅持原來的初衷了。黨內改革派、開明派、溫和的民主派又失一城,往後退了一大步。

原《炎黃春秋》社長杜導正

《炎黃春秋》要變成《「烏有」春秋》了。

中國網友

來源:明報蘋果日報紐約時報中文網BBC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