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許多青年藝文工作者,或許透過專業藝術教育,或在求學過程中得以親近藝術,累積了對藝術的熱愛,更嚮往進入藝文領域。從大學到社會,他們投身創作,或許擔任藝文行銷、策展、藝術行政等工作,各自在不同崗位實現自我對藝術的熱忱。
但是這些青年藝文工作者們,十之八九經歷過類似的尷尬經驗──不斷被家人朋友詢問:「你的薪水有多少?」、「假日還在加班?」、「你的工作到底在做什麼?」等。
顯然,藝術領域的勞動現況,依舊存在許多尚未被正視與解決的問題之中。除了企業普遍採用的22K薪資之外,許多藝術企業也傾向使用更廉價,也更缺乏勞動保障的派遣人力,使得青年藝文工作者的勞動狀況長期處於弱勢,更陷入自我剝削的層層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