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15年全球保險行業在汽車保險方面的保費總收入為2000億美元,但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會使得駕駛更為安全,令車險行業發生劇變,目前80%的車險業務都可能在幾十年內消失。德勤諮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預測,全球車險保費總額將在2000億美元檔位維持7到8年,然後開始下滑,到2040年恐下滑至400億美元。
一切即將發生改變,保險業需要未雨綢繆。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20家汽車製造商達成協議,到2022年時將自動緊急剎車功能設為所有汽車中的標準配置——研究顯示,自動緊急剎車可以將追尾事故減少40%,這項功能因此被視作無人駕駛汽車普及的關鍵元素。而交通事故的減少,勢必導致車險保費的下降。5月,著名投資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甚至表示,無人駕駛汽車的到來將「終結」汽車保險行業。
不過,車險行業仍有其存在的意義,因為無人駕駛也並非絕對安全。已在該領域研發多年的 Google 於今年2月首次表示為其無人車發生的一起事故負一定責任,在那次事故中,Google 無人車撞上了一輛行駛中的巴士,但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而號稱擁有最先進自動駕駛模式「Autopilot」的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近期也因為數起與自動駕駛有關的車禍而深陷輿論漩渦之中。
針對無人駕駛的車險業務面臨的兩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在事故中確定責任人,以及如何設定保險費率?
有專家認為,未來汽車事故的責任將從人類駕駛員轉換為自動駕駛程式及其背後的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後者將為設備故障或黑客攻擊等負責。早在2015年,沃爾沃汽車(Volvo)和平治汽車(Mercedes-Benz)的高管就表示,他們將在自家技術導致的事故中擔負責任。但截至目前,其他汽車廠商暫未採取這種做法。
對於設定保險費率的精算師和監管機構而言,在面對事故發生率較低的自動駕駛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將包括汽車被黑客攻擊的頻率、哪些地區有更好的衞星圖像、哪些公司的技術更可靠等等。
在無人駕駛汽車真正上市之前,已經有歐美保險公司對未來車險保費下降做好了準備。英國保險公司 Adrian Flux 今年公布了關於無人車的保險政策,投保人在無人駕駛系統失效、無人車被黑客攻擊等情況下均可獲得賠償;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法國安盛公司(AXA)則與英國政府在無人駕駛方面展開合作,包括利用傳感器探測路況、研究駕駛行為等;美國好事達保險公司(Allstate)也已花費數百萬美元研究針對無人駕駛的產品和服務,甚至為此創立一家名為 Arity 的研發公司,聘用超過200名數據科學家和技術專家。
美國利寶相互保險公司(Liberty Mutual)首席執行官 David Long 指出,儘管未來的車險費用肯定會減少,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與智能汽車相關的需要投保的責任險業務。
聲音
這條(無人車保險)政策是英國第一條關於無人駕駛的保險政策,也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條。隨着英國對於無人車的重視,為了讓無人車車主們在駕駛時更放心,我們將在相關保險政策上持續跟進。
任何增強汽車安全性的技術都對社會有益,對汽車保險行業不利。但無論如何,汽車保險行業一直都在努力提升汽車的安全性,他們推動了安全帶及其他安全措施的普及。但如果沒有事故,也就不需要購買保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