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萬金油是台灣在地的老品牌,但到了新加坡旅遊,看到整排虎標專櫃才恍然大悟:原來萬金油是在新加坡發明的啊!且慢,還是搞錯了,萬金油的發源地其實是緬甸。
緬甸因為戰亂、軍政府執政,加上曾遭美國、歐盟因違反人權等因素實施經濟制裁,超過一甲子的時間,發明萬金油的地方卻只能靠邊境走私才能買到它。
如今,萬金油終於要衣錦還鄉,「我們決定委託大昌華嘉(DKSH)協助虎標。」虎標集團執行總監韓亞光說。
這家被指名協助萬金油的,不是緬甸業者,而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瑞士上市公司。它專門為國際品牌、跨國藥廠在東南亞做品牌經營、行銷、物流運送,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規模都不小,其中一個知名事蹟,就是為台灣的統一超商找到二十四小時運轉的咖啡機,促成台灣的咖啡大流行。
大昌華嘉1995年在緬甸設點,挺過了亞洲金融風暴、緬甸經濟制裁期,二十多年的在地經驗,如今成了跨國企業取經、合作的對象。該如何開拓這個市場呢?大昌華嘉的經驗十分具參考性。
打進偏遠省分 首要差別定價
往緬甸街頭望過去,每兩家雜貨店,至少有一家店飄著妮維雅(Nivea)的旗幟。這個德國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旗下品牌,1997年透過大昌華嘉進入緬甸市場,如今是緬甸第一大護膚品牌,市佔率超過五成。不只在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偏遠省市也看得到妮維雅的招牌。
怎麼做到的?大昌華嘉緬甸民生消費品總經理普里曼(Preman Mahaldayuan)在這個位置上已經二十年,他說,比起許多國際廠牌只經營仰光等大城市,能否打進偏遠省分,才是決勝點,成功之道有三。
第一,定價策略要跳脫框架。緬甸市場類似印度農村,消費者能否負擔得起價位,成了銷售關鍵。「在緬甸一支棒棒糖賣五分錢(美元),在歐洲要賣五十分。」普里曼說,如果你抓到正確的價位,那你就能觸及最多的消費者。
甚至,在緬甸各地的價位也不同,在農村賣五十元,但都會區的現代化超市也許賣一百元,才是適合的價位。「例如我們的客戶曼陀珠(Mentos,港譯萬樂珠),在緬甸的定價就是全球最低。」他說,進到這個市場,要想清楚是不是願意先投資三到五年,在未來成為市佔領先品牌。
培養在地人才 小店店主代言成關鍵
第二,一定要重用在地人才。知名調查機構明略行(Millward Brown)與WPP傳播集團合作,今年六月底發布史上第一份針對緬甸市場的品牌調查指出,誰能打進緬甸在地小店,誰就能勝出。而小店店主,正是致勝關鍵。
報告分析,在地小店店主與消費者有很強的信任關係,贏得店主支持,就能讓他們成為品牌的超級代言人。這唯有當地人才做得到。
以大昌華嘉為例,緬甸公司二千二百名員工中,只有約五十人為外籍,佔2.5%,而該公司僱用人數在緬甸也數一數二。「我們的員工離開之後,都被搶著聘用。」普里曼半開心半煩惱的說。
品牌大使帶頭打掃 建立鄉間知名度
第三,做給看店的老公公與婆婆們看就對了。與其指望小店主做好清潔與服務,不如帶頭改善服務品質。大昌華嘉在緬甸經營妮維雅品牌並不透過中介商,而是透過兩百多位品牌大使,進行店內促銷活動、協助教育商戶,直接觸及二萬八千多家小雜貨店、小藥局、超市、醫院與診所。
普里曼說,這些業務人員要定期到小雜貨店幫忙掃地、清潔展示櫃,這麼做不但能確保品質,也可避免庫存不足問題。事實上,根據明略行報告,讓農村雜貨店隨時有貨、不讓消費者空手而回,正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最大挑戰。
除了歐美大廠牌,亞洲各國正積極「瓜分」緬甸這塊未開發市場。截至今年三月底為止,外商在緬甸的直接投資金額累計已達六百三十七億美元,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泰國和香港。進口國則為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及泰國。新加坡在旅館業稱霸,日本則拿下不小的汽車與啤酒市場。
緬甸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以前實現外資投資金額達一千四百億美元,比現在多一倍以上;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估,緬甸今年經濟成長率8.6%,高居世界冠軍。「這時候正是進入緬甸市場並進行長期投資的好時機。」明略行報告強調。有意開發緬甸市場的業界人士可參考前述的小店戰略,在這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度,搶下一席之地。
(原稿由商業周刊提供,經端傳媒刪節、編輯,與商業周刊共同發布)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