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宋邁克:英國脫歐,暴露歐盟政治軟肋

依靠經濟合作而推進、依靠條約和法條建立起的布魯塞爾技術官僚體系,還未能真正直面公眾。

宋邁克:英國脫歐,暴露歐盟政治軟肋
2016年6月28日,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首相卡梅倫與歐洲各國元首一同出席歐盟峰會。

今年2月,在首相卡梅倫堅持下,歐盟就英國的特殊地位達成協議,內容包括:英國可以在幾年之內限制在英歐盟移民的社會福利、英國不參與歐盟「日益緊密的聯盟」的承諾、歐盟均等對待歐元國家和英國這樣的非歐元區國家,等等。

卡梅倫以這一協商的成果,作為6月英國退歐公投前造勢活動的開端。在他眼中,這一更有利於英國的協議,應當可以說服對歐盟有所不滿的英國民眾選擇留下,以渡過公投這關。

然而,局勢的發展顯然不如想像順利:包括司法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 台譯戈夫)在內的5名內閣成員,很快就站在支持脱歐一方。四個月的造勢過程中,脱歐(Leave)與留歐(Remain)的民意在一次次民調中一直不相上下。最終在6月23日的公投中,脱歐一方以51.9%壓倒了留歐方,將史上第一次開啟成員國退出歐盟的進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