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英國脫歐

Bittermelon:英國脫歐衝擊香港經濟,不容低估

脫歐消息公布後,本港財金官員紛紛派定心丸,說英國脫歐對本地影響較小,實在奇怪他們為何會如此說。

刊登於 2016-06-25

#英國#英國脫歐

受英國脫歐影響,港股急跌近千點。
受英國脫歐影響,港股急跌近千點。

擾攘多時的英國脫歐公投終於塵埃落定,英國民眾選擇脫離歐盟已是不變的事實。幾位同事是英國人,他們理性上認為應該留歐,否則短期內英國經濟將面臨重大考驗;但情感上卻認為脫歐能造福後代,英國以後不用再受歐盟掣肘,讓英國人真正當家作主。如此矛盾想法,正好說明為何贊成脫歐(52%)與留歐(48%)票數的佔比極為接近,兩者相差只有4個百分點。

大家可能會問,脫歐純粹別國國事,與香港人何干?這樣想就不對了。

先不說其他,單是香港股票市場,其影響已經立竿見影。執筆之時,英國概念股的股價全面急跌,如匯豐控股,2015年全年收入約有31%來自英國,股價急跌9%。又例如長和,同期的EBITDA(除息稅折舊與攤銷前溢利)約有34%來自英國,股價也下挫6%。除了股價下跌令投資者即時損失外,預期脫歐將影響歐洲和英國經濟,加上歐元和英鎊貶值,這些企業的未來盈利將會受壓,意味著股息也會隨之減少。特別那些在英國和歐洲業務比重較大,而且以港元或美元列帳的企業,將無可避免出現匯兌虧損。

不是股民就沒有影響?

若不是股民就沒有影響?這也是誤解。不妨看看我們每月的強積金供款,不少部分是投資在股票市場,當然也包括英國概念股。因此,每位打工仔在一定程度上,已間接為脫歐埋單。

不過,最令人擔心的是脫歐將影響本港經濟。脫歐消息公布後,香港財金官員紛紛派定心丸,說英國脫歐對本地影響較小,實在奇怪他們為何會如此說。首先,脫歐令歐元和英鎊下跌已是不爭的事實。執筆之日(6月24日),前者兌港元的匯價下跌3%,後者更下跌8%。匯價維持在此水平,當地購買力變相下降,不利香港將商品出口至英國和歐洲各地。

再者,不少研究已指出,脫歐將影響全球各地的經濟增長。如投資銀行摩根史單利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註一)顯示,脫歐將令英國的GDP於2016年下跌0.5至0.9個百分點,2017年更減少1至1.8個百分點。

歐盟也不會好過,2016年的GDP將減少0.3至0.7個百分點,2017年則下跌0.5至1.5個百分點。即使遠在千里的中國大陸一樣會受影響,2016年的GDP將減少0.1至0.2個百分點,2017年則下跌0.2至0.4個百分點。

況且,脫歐後歐盟實力將被削弱,加上擔心其他成員大國紛紛仿效,歐盟或會瓦解,因此前景極不明朗。由於英國和歐盟與香港的商貿往來極為頻繁,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地若出現經濟衰退,到時必定拖累本港。如何影響?接下來將就幾個方面分析。

進出口表現無可避免受影響

出口:

根據工業貿易署的資料,歐盟是繼中國大陸和美國之後,香港的第三大商品巿場。例如2014年,香港出口至歐盟的產品總值達31.9億元(3.07億歐元),以同年香港產品整體出口總值552.8億元計算,出口至歐盟的總額約佔本地出口價值的5.7%,當中以英國為最,產品總值是1.2億歐元,佔整體出口總值約2.2%。

在眾多輸往歐盟的香港產品中,若論價值頭5位,分別是珠寶首飾(佔本地產品輸往歐盟總值的38.9%)、銀和白金(9.0%)、可食用產品及配製品(7.8%)、貴金屬礦砂及精礦(5.3%),以及印刷品(4.4%)。

從上述可見,歐盟和英國是香港出口的重要市場。可以想像得到,假若兩地經濟轉趨疲弱,商品需求下降,加上當地貨幣貶值,香港的出口表現將受影響。

轉口:

香港是中國大陸與歐盟貿易的重要橋樑。於2014年,歐盟貨物經香港轉口至中國大陸的總值逾927億元(90億歐元),內地貨物經香港轉口至歐盟的總值更超過2883億元(280億歐元)。按工業貿易署的資料,由1978年至2014年期間,兩地貨物轉口數量分別以年均27%和22%的速度增長,增幅可謂驚人。

由於脫歐將影響包括歐盟、英國和中國大陸等地,香港身為中間人,轉口貿易無可避免受損。

進口:

與出口和轉口一樣,香港是歐盟的重要市場。於2014年,歐盟是繼中國大陸之後,香港的第二大商品供應地,香港從歐盟進口的商品總值約有3064億元(297.6億歐元),佔本港整體進口總值約7.3%,當中484億元(47.05億歐元)或15.8%來自英國。此外,在2010年至2014年間,香港從歐盟進的商品總額以年均5.5%增長。若然英國和歐盟的經濟下滑,英鎊和歐元將會貶值,按理有利香港的進口貿易。可是,由於市場預期匯率在脫歐初期極為波動,為進口貿易帶來不確定因素。

歐盟英國經濟不景,或減在港投資

外來投資:

香港是歐盟的重要投資地區,不少歐盟企業來港開設駐港機構,按工業貿易署的統計,截至2014年6月合共有1937間,當中24%為地區總部、36%為地區辦事處,40%為本地辦事處。涉及的行業各式各樣,包括銀行、保險、航空、航運、電信、百貨、汽車、電子製造、法律服務、飲食、燃油、科技等。例如銀行,在159間持牌銀行當中,34間在歐盟成立。又例如保險,在158間認可保險公司當中,26間來自歐盟。截至2013年年底,香港從歐盟的外來直接投資達9679億元(940億歐元),佔香港所有外來直接投資約10%,當中英國就有1544億元(150億歐元),佔歐盟投資總額約16%。

若然歐盟和英國經濟不景而影響母公司業績,他們會否減少在本港的投資,甚至變賣在港業務以圖挽救母公司,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不要以為沒可能,早前某國際銀行因業績不理想而宣布裁員,即使香港業務賺大錢,本地員工一樣是開刀對象。

綜合而言,進出口貿易(包括轉口)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9.1%,是香港的支柱行業。可是,香港與歐盟的整體貿易總值於2014年為6494億元(630.66億歐元),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約8.2%,其升跌足以左右本港經濟增長,加上歐盟的外來投資,在在顯示兩地經濟對本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若然認為脫歐是別國他事,甚至低估對香港經濟的衝擊,並非負責任的做法。倒不如趕緊探討應對方法,將影響減至最低。

Bittermelon,香港會計師及報刊和媒體專欄作者)

註一:What would Brexit mean for the globl economy?,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2016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