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遊說是反對派慣用的策略。作為體制內的少數派,他們希望藉此促成外國政策轉變、聯繫海外反抗力量或爭取國際輿論支持。這樣即使不能有效制約政權,起碼能夠拓展國際政治空間。
不過,海外遊說同時是雙面刃。民族主義的話語,很容易讓遊說者背上「走狗」、「漢奸」的罵名,無助增加公眾支持。然而,政權過激的打壓又難免招致反彈,令遊說者一舉成為國際知名的異見者。
傘運過後,香港的新生代政治人積極透過海外遊說:如會晤政要、出席聽證會、發表演說或在國際傳媒撰文等形式推介香港議題,宣傳其政治理念。左派報章一如既往的大肆攻伐這些「媚外」、「亂港」和「賣國」行徑。從2016年4月12日到5月19日,《大公報》和《文匯報》就有29篇聲討黃之鋒在美加巡迴演講的報導或評論。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