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下稱 SEC)遞交的文件顯示,SEC 正在調查該公司持有部分股權的物流合資公司的會計記錄、對相關方交易的一般處理情況,以及「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數據的報告,以確認其會計方法是否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
儘管阿里巴巴回應稱,這只是 SEC 的例行調查,並表示已經主動提交了 SEC 需要的相關信息,但截至25日美股收盤,該公司股價大跌6.84%,市值蒸發近150億美元。
阿里巴巴近期頻遭重創,在今年4月成為國際反仿冒聯盟(International Anti-Counterfeiting Coalition,IACC)會員後,該公司遭到全球眾多知名品牌抗議,Gucci 、Michael Kors、Tiffany & Co. 等品牌甚至為此相繼退出 IACC 。迫於壓力,IACC 於5月16日暫停了阿里巴巴的會員資格。
歷年『雙十一』,由於其巨大的交易量以及所產生的社會效應,是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所難以理解和難以置信的,對這一點的任何疑問,都是可以理解,阿里巴巴也在積極主動的跟各方面溝通和披露,以讓大家更好得理解阿里巴巴。
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2016財年年報(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其零售平台年銷售總額已達3.092萬億元人民幣,淨盈利為427.41億元人民幣,活躍消費者數量達到4.23億人,移動端每月活躍用戶達4.1億人。
其中,由「光棍節」化身而來的「雙十一購物節」在2015年11月11日單天的交易額更是達到了912.17億元人民幣,与2014年同日相比增長近60%,物流訂單量也達到4.67億。
但有美國分析師質疑「雙十一」交易量的統計方式,認為其不夠透明,並懷疑數據有水分——總交易額中很可能包括下單但未付款或退貨的訂單。此外,亦有阿里旗下網購平台的賣家被指在「雙十一」當天虛假刷單。
這些創造歷史的數據也同樣引起 SEC 的質疑。而根據調查要求,阿里巴巴需要提交的材料除了「雙十一」購物節當日的所有運營資料外,還包括菜鳥網絡的財務資料以及其他關聯公司交易的大致情況。
菜鳥網絡成立於2013年5月,是一個整合了多家物流公司的物流網絡平台,阿里巴巴目前持有其47%股份。根據上述財報,阿里巴巴支付給菜鳥網絡的物流服務費佔到其2015年總收入的60%,但財報並未對這部分資產的運營狀況有所體現。阿里方面表示,SEC 可能懷疑菜鳥網絡的審計方式。
有投行分析師指出,阿里巴巴應該披露更多關於菜鳥網絡的數據,包括公司合夥人、每季度發貨單數、支付給每個成員單位的物流費用等,這些數據將幫助投資者同京東物流等同類公司的費用進行比較。
對於本次調查中關於菜鳥網絡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發言人表示,「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到底是誰舉報,基於什麼目的舉報,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菜鳥網絡作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他的商業模式是不同於競爭對手的。」
聲音
很難確切知道此次調查會有什麼結果。但投資者現在應該知道的一件事是:他們投資的是一家以自己的方式在一個類似美國西部蠻荒時期的市場上做生意的公司。而這一情況對阿里巴巴的股價構成很大風險。
阿里巴巴股價下跌一方面是對 SEC 調查的反應,一方面也説明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投資者擔心阿里巴巴巨量的網購狂歡節是否會隨着經濟放緩而降温。
很多商家「雙十一」根本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純粹多刷單搞營銷,藉着「雙十一」一炮而紅。雖然這麼搞很花錢,但這樣以後就容易上市,到時割了韭菜就全賺回來了。而華麗的成交數據也是阿里巴巴提升自己市值的助推器,自然樂於幫着一起刷單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