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光棍節」化身而來的「雙11購物節」已經連續第7年引起全民網絡購物狂歡。佔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八成份額的行業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該集團的「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在11月11日上午11時50分便突破去年同日全天交易額571.1億元人民幣,而今年全天的交易額更是達到了912.17億元人民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60%,物流訂單量達到4.67億。
這個數字的產生我們並不意外,因為我們充分預熱,在『雙11』之前,消費者都已經參與進來,在前幾天都已經精挑細選。我們的無線端的佔比70%以上,在前幾分鐘達到80%以上,這符合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大潮。
從2009年開始,阿里巴巴將11月11日宣傳為「狂歡購物節」,在當天舉辦大型打折促銷活動,導致網民紛紛選擇在當天集中大量購物,總交易額也逐年飆升。在各大電商企業陸續加入「雙11」促銷大戰之後,網購商品的價格問題也備受關注。有不少人擔心,電商平台上的促銷商品或會出現「先漲價後打折」的情況。
本月2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發布《關於規範網絡零售價格行為的提醒書》,要求網絡零售企業不得出現「虛假優惠」的情況,各企業應「誠實守信、公平競爭」。
10日,網易旗下的網頁比價軟件「惠惠購物助手」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由於「你懂的」原因,「雙11」期間將無法在阿里旗下的天貓和淘寶網頁上顯示歷史價格走勢,最晚於16日之前恢復此功能。惠惠購物助手的功能是幫助用户提供網購商品的歷史價格及不同平台的橫向比價。有網友認為,是阿里方面的施壓造成此功能失效。
阿里巴巴此前曾表示,在今年的「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中,將嚴查參加活動的商家「先虛抬專櫃價後降價」、「活動期間銷售價高於原價」等價格違規行為,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財經作家吳曉波撰文稱,儘管「雙11」交易額屢破紀錄,但商家在拼價血戰中的獲利模式始終沒有形成。他認為,越來越多的商家被動地捲入「雙11」,是因為害怕得罪平台或被對手乘虛而入;而大多數商家都只賺到了銷售額和用户量,在利潤的意義上「均為負數」,這樣的營銷運動成了「可悲的零和遊戲」。
不過,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表示樂觀,他認為電商市場「才剛剛開始」,而「雙11可能活得比阿里巴巴還要長」,這個節日「已經不是一個促銷活動,它是一種文化的交流,一種快樂的分享」,並要「把它變成一個全世界的節日」。
聲音
現在這個節越來越瘋狂了,版圖還向全球推進。
全世界會在今年的「雙11」見證中國購買力的力量。
正當同事們興奮於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時,我並沒有相同的感覺,也是同樣的直覺告訴我這很不尋常,我得好好想想為什麼會這樣。
在今天,記錄的意義已經失色,甚至,記錄本身成為了一個可以被設置的結果——很像各地城市創造吉尼斯紀錄的那種總動員模式,乃至於各個品類的排名等等,均可被操縱和運作,幾乎沒有了參考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