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疫苗之殤

當疫苗出問題之後,我們跟四位中國媽媽聊了聊

社會階層的分裂,讓不同的中國媽媽為了兒女的健康,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端傳媒記者 張妍 實習記者 林一方 發自北京、天津、香港

刊登於 2016-03-30

#長春長生疫苗事件#中國大陸

「在中國做一個媽媽好難」,一位母親如此向端傳媒抱怨。在山東疫苗脫離冷鏈的新聞傳播一週之後,儘管從個體案例來看,過期疫苗在目前尚未引起嚴重的人體不良反應,但無可避免地,再次爆發中國父母對藥物和整個醫療監管體系的信任危機。

在新近一輪由過期疫苗事件引發的言論風暴中,有的母親揪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有的母親自愧科學知識的缺失,有的母親向國家監管體系發問,有的母親在第一時間尋找最優的替代方案。端傳媒記者採訪了四位來自中國社會不同階層的母親,請她們結合各自的生活來談,中國媽媽是如何面對疫苗危機的。

農村媽媽:「疫苗分花錢的和不花錢的」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上小學二年級了,一個差三個月兩歲。都是女孩。我的老家在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下面的鄉村裏,公婆、孩子現在都在那邊。」

「我結婚之後就出來打工了,孩子生下來就送回老家,現在也是爺爺奶奶帶着,像疫苗這些也是爺爺奶奶給弄。」

「我是從微信上知道疫苗有問題的。我們盲人也可以有特殊的工具幫我們看微信朋友圈的。但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在村裏,從來沒聽到過這些。還是我打電話告訴他們的。」

「孩子從出生到一歲半的這段時間,打疫苗打的很勤。國家為了普及疫苗,所以村裏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和身份證明相對應的疫苗記錄,一個孩子對應一個卡片,打過的疫苗都在卡片上有記錄。要是到時間該打疫苗了,村裏的衞生所就會打電話來。」

「疫苗分花錢的和不花錢的。不花錢的疫苗就是那些必須打的。我們村裏大多數人都是不花錢的打,花錢的就不打。」

一類疫苗、二類疫苗

李瑩提到的「花錢的和不花錢的」疫苗,即指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按照疫苗接種費用支付主體的不同,中國人用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由政府制定使用計劃並集中採購。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供需主要依靠市場調節。(資料來自:《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

「但是實際上管理沒那麼嚴格。小孩不去打,也沒所謂。我大閨女都打了,但是小女兒打過疫苗有反應,她發燒,所以就沒再去打了。」

「花錢的疫苗挺貴的,有80元一針的,有150多元一針的。像預防腮腺炎的疫苗,我就覺得沒必要,就不讓爺爺奶奶給孩子打。預防流腦(即流行性腦膜炎)的,我覺得必須打,我害怕孩子腦子壞了。」

「我們那邊也有計劃生育,但是農村的政策是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就可以再生一個。我們的生活水平在老家算是不錯的,爺爺奶奶在村裏賣燒雞,生意還可以。兩個小孩的視力沒有問題。大女兒已經上學了,小女兒也快上幼兒園了。」

「是聽說現在疫苗有毒了。幸虧我小女兒現在不打疫苗了。」

(隨後端傳媒記者告知李瑩,並非疫苗有毒,而是保存不當)「我記得在醫院裏,那些疫苗不都是放在外面的嗎?反正我女兒現在不打疫苗了,不打就沒事了。」

工薪媽媽:我覺得進口疫苗就是醫院為了賺錢

「疫苗那個新聞爆出來以後,先是我老公給我打電話,讓我趕緊查查孩子打的都是什麼疫苗。我們發現不在問題疫苗的行列,就覺得沒事了。」

「但我最近一直在看這個事情。一刷微信朋友圈,全是這類的新聞。微信裏的『媽媽群』也會有,說什麼的都有。但我也不可能都看過來,弄孩子也沒時間玩手機。反正挺氣憤的吧。」

「我們去婦幼保健院打疫苗,人家會問『打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啊?』國產的是國家掏錢,進口的要自費。我選的國產疫苗,畢竟是國家的、權威的。我覺得進口疫苗就是醫院為了賺錢,其實不一定多好,我總覺得進口的就像商品一樣了。疫苗並不是商品。」

「我們只打了一類疫苗。婦幼保健院一直推薦我們打二類疫苗,預防流行病那些,我覺得他們就是為了賺錢。你知道嗎,其實疫苗也是病毒,打進人體之後產生抗體,抵抗其他的病,但我跟你說,『是藥三分毒』,所以我們沒打那些自費的。」

二類疫苗的市場化

二類疫苗屬於自願接種,消費者自己買單,所以銷售數量比較難控制,很容易出現接近有效期期限的疫苗庫存。為了處理這些庫存,疫苗市場就會出現『大甩賣』,疫苗從而流向個人代理,然後再以比較低廉的價格進入接種點。在這些環節中,臨期疫苗的的保存、監管有可能出現漏洞。(資料來自維基百科、《文匯報》、《第一財經日報》)

「天津這種大城市還好,社區和醫院還算比較負責的。一類疫苗是國家強制要打的,如果小孩不打的話,人家還會來家裏問,怎麼不去打。而且小孩三歲上幼兒園時,要交材料,裏邊就會有打疫苗的記錄。如果沒有打,或者打的不全,會影響上幼兒園的。」

「既然現在疫苗有問題,那以後就打進口的唄。肯定會考慮進口疫苗,自費就自費吧。就跟奶粉必須買進口的一樣,不然不放心。」

「但我不會考慮去香港打疫苗的。現在孩子小,一個月就要打一針,頻次很高,怎麼去香港啊,對我們來講根本不現實。」

中產媽媽:什麼疫苗北京打不到?

「北京的選擇比較多,可以去社區醫院,也可以去和睦家這類的私家醫院。我們會在打疫苗之前作對比,如果是一樣的東西,就會在社區醫院打,因為離我家比較近;如果是不一樣的,我就會在和睦家打。」

「和睦家打疫苗比較貴,有的疫苗要六七百塊一針,但是整體環境和服務都比社區醫院好很多。更重要的是,我研究過,國產疫苗都是用的比較老的技術,很多疫苗國外已經不用了,但是國內就好像沒怎麼更新過,我們的疫苗基本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停滯不前。那我肯定首選進口疫苗了。為了孩子的健康,這點成本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作為家長是願意承擔的。」

「一兩年前我就知道疫苗出事的新聞了。自從生了孩子,我每天都關注這些信息的。2013年我就看過相關報導,這些事情很早了啊,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才引起大家注意。」

「我是不會考慮去香港或者國外打疫苗的。小孩3歲之前有很多針要打啊,還不夠折騰的呢,加上機票和其他費用,不划算。再說了,什麼疫苗北京打不到?我就不去給香港人民添堵了。」

「孩子馬上要選幼兒園了,這是我們目前的當務之急。比較好的幼兒園,生源都會很好,都是家庭出身不錯的孩子。每個孩子帶着原生態家庭的東西在一起,大家相互學習影響。」

「我對孩子的總體規劃是快樂成長,將來他肯定是要出國唸書的。總之現在的父母剛好是嬰兒潮那一批,那作為嬰兒潮一代的子女也不會容易的。」

全職媽媽:香港打針並不貴

「我家孩子的一類疫苗都是在北京的社區醫院裏打,二類疫苗就去香港打。」

「最初想要給孩子打二類疫苗,就是因為關注了很多醫生的微博賬號,每天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到二類疫苗挺重要的。」

「但二類疫苗在國內一般是自費的,比較像是商品,我就不信任了。國內的我真是不信任。」

「我們在香港有朋友,他會幫我們預約私人診所。那些診所都是很袖珍的,但是服務很好,普通話也行得通。我們遇到了很多去香港打針的內地小孩,大多數都是住在深圳的,像我們這樣從北京飛過去的就很少。」

「香港打針並不貴。舉個例子,小孩打一針預防肺炎的疫苗,對我們這樣的內地居民,就是700港幣左右,再加上私人醫生的掛號費,一共一千港幣左右。」

「其實在北京的一些私立醫院,也有進口的疫苗,據說就是從香港進口的,和香港的一樣,但是並不便宜,有的比香港更貴。況且,進口疫苗也有保存和運輸不當的隱患。」

「我的兒子第一次去香港打針時是他八、九個月的時候,那時是秋天,香港的温度很宜人,我很喜歡那邊的氣候和環境。當時我為兒子選的是肺炎疫苗,這個是最實際需要的,因為北京環境差、病菌多,而且香港的這種肺炎疫苗,國內的私立醫院也還沒有。我也會有選擇性地給孩子打針,像輪狀病毒這一類的我就沒有讓孩子打。」

「有時候我也會擔心這些外國產的疫苗,會不會不適合中國的小孩。因為我兒子打完針有時會發燒或者起疹子,但是我沒有當面和醫生求證過。」

「為什麼會信賴香港呢,因為香港的疫苗對香港居民來說都是免費的,是福利性的,造假代價並不高。」

「我小孩平時生病了,感冒或者拉肚子,我們都會去私立醫院,圖清淨、環境好,貴點也無所謂。我們只去過一次公立醫院看病,前提是有人幫我掛號、排隊,不然我真是等不起,孩子太受罪。但是如果孩子將來有比較複雜的病情,我還是會選擇公立醫院的,畢竟那裏接觸的病例多、經驗豐富。」

(因涉及隱私,文中的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