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分兩個週末,兩大卡車,共動用四位專業搬家師傅,才把居住台北十七年的所有書籍家當,完全運送回台中。而,一屋箱子都未拆封,家具都未定位,我就打包好一小個行李箱,飛去京都參加瑜伽進修。
每天在京都過着簡約的日式生活,一週後,再回到台中,正式落地,開始由一巷一弄,一店一攤熟悉這個新城市。然而,讓我驚訝的是,在住家附近的麻園頭溪兩岸,看見一家接一家的日式居酒屋(甚至還有日本媽媽家常菜食堂),在日系超市裏,輕易買到各種日本料理佐料,在傳統市場,京都水菜、日本圓茄、蕪菁的價格都實惠極了!甚至,台中南區的獨立書店:一本書店,還兼賣日式便當!
一種生活的質地與步調,而這亦不是哈日或仿日,似乎是某種歷史累積或自然條件慢慢陶冶而成。
台灣人愛吃日本料理,從平價美味到高檔無菜單任君選擇,這是各縣市都見得到的。但是,台中似乎不只是吃而已,而是一種生活的質地與步調,而這亦不是哈日或仿日,似乎是某種歷史累積或自然條件慢慢陶冶而成。
查了史料,果然,台中在日治時期因為河川流經城市,像極了京都,因此,在城市規劃時,就以京都為藍圖,曾經被計畫打造成台灣「京都」的,是台中,反而不是被稱為台灣「古都」的台南。剛剛落成的台中文學館,以及膠彩畫代表畫家林之助的紀念館,都是值得遊逛的日式屋邸園區。現在,在市中心還保存着「大和路」,即是當時「大和民族」的居住區域。許多日式老宅保存完好,改造成餐廳與咖啡館。
在放滿公仔的櫃子旁的書桌坐下,點亮舊式檯燈,感覺自己已不是來尋幽訪舊的文青,而更像一個在家裏一邊寫着家計簿、一邊要兒子整理房間的日本家庭主婦。
這些地方與台北的市長官邸、青田七六、齊東詩舍、紫藤廬等日式空間,有什麼不一樣呢?我想,是一種更庶民、更家常的況味吧。
有一家年輕人開的,名字很難記,叫「裡屋樑水」,必須穿過花木扶疏的庭院,才入到室內。我原以為,這麼像公家高官居住的房舍,必定走的是古雅風格,其實不然,屋裏擺着琳琅滿目的玩具公仔,是復古沒錯,但走的是年輕人的收藏玩家風格,從彈珠汽水罐到老電影海報、老台中地圖。在放滿公仔的櫃子旁的書桌坐下,點亮舊式檯燈,感覺自己已不是來尋幽訪舊的文青,而更像一個在家裏一邊寫着家計簿、一邊要兒子整理房間的日本家庭主婦。
是的,台中的日式生活,似乎是更接近主婦的。你可以騎着腳踏車到市場,在碗盤店外的花車挑選特價日式陶瓷,在二手衣店買到日本商店街賣的,給歐巴桑穿的工作衣(一種類似圍裙、又類似罩衫的外衣),在黃昏市場買到新鮮的壽司與現炸的關東煮食材。
一掉頭,好大一座金碧輝煌的濟公廟!沒錯,這兒還是台中。而且,這才是台中。
但若是只來個幾天幾夜小旅行的人,何必當起歐巴桑呢?沒錯,還是有些地方,只需走個半天,便以為身處日本。台中近年興起的市政商圈裏,有兩條靜謐的小徑名為「大容西街」、「大容東街」,中間溪流穿行,兩畔被茂密老榕樹包夾,像極了日劇「最完美的離婚」裏的主場景:東京的中目黑。
我曾約了台北的友人在那一帶吃早午餐,他開車轉進,心滿意足地欣賞着,然而,一掉頭,好大一座金碧輝煌的濟公廟!沒錯,這兒還是台中。而且,這才是台中。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