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台大地震

維冠大樓倒在我家──鄰居大哥、居酒屋老闆和玉皇大帝,年節都在救災

維冠大樓倒塌,周邊的居民、宮廟、餐廳和速食店,共同結成了一個「小共同體」。

端傳媒記者 蔣金 發自台南永康

刊登於 2016-02-08

#南台大地震#台灣

2016年2月7日,台南,在地震後倒塌的維冠大樓仍有不少住戶被埋,救援人員持續搜救。攝:徐翌全/端傳媒
2016年2月7日,台南,在地震後倒塌的維冠大樓仍有不少住戶被埋,救援人員持續搜救。

林家受災 鄰居展大愛

林家位於維冠大樓東面的一處巷弄裏,3棟相連的3層樓透天厝,是兩兄弟與母親住了30多年的房子。地震發生前,他們隔着永大路和這幢16層建築遙遙相望。而從2月6日一大早開始,林家的車庫就成了搜救隊人員休息、用餐、存放裝備的地方。

「天氣太冷了,那麼辛苦,怎麼可以讓他們在外面?先救人最要緊。」林先生對端傳媒說。

林先生不僅僅是一個特別熱心的「鄰居」。除夕那一天,林先生讓端傳媒記者進到他家裏採訪,「大家都以為我們很安全,但是你走進去就知道多嚴重了。」

從巷子裏看房屋的正面,外觀並沒有什麼異狀。穿過廚房,外面吹進一陣冷風,走入房屋裏是完全不同風景。原來2月6日凌晨發生的地震,讓維冠大樓硬生生往東倒在永大路上,高樓層的部分盡毀了二樓的一半。大堆的水泥、石塊衝破了林家一樓外牆,衝進客廳。

屋裏充滿着石堆瓦礫混雜着桌椅、門板、梁柱,難以想像這裏原本是個大客廳。「看,這是地板,」他指着,客廳的地板斷裂隆起約160公分,相當於一位成年人的身高。

林家內側牆上還掛着風景畫、日曆和春聯,櫥櫃和電視完好如初。這波土石巨浪衝破外牆,靜止在內牆前,給人一種超現實的違和感。

內牆後面是老母親房間。林先生拍打着那堵牆:「還好夠堅固,如果沒有這牆,就衝進阮(台語,指我)老母的房間。」

接着順着陰暗的樓梯往上,打開二樓門,頓時天光大亮,廳房沒有了外牆,跨出去一步,就是倒下的維冠大樓的最頂樓,窗戶旁搜救人員正在瓦礫堆上搜救。

神桌是完好的,所以看得出這裏原本是神明廳,它挨了炸彈一樣支離破碎。林先生說,公嬤(台語,指祖先)有庇佑,若是倒下傾斜再偏一些,就會衝垮神明廳旁,林大哥一家的房間。

「碰一聲,哇,我都傻了。」說到「神明廳」,不免泛起一種奇異感覺。地震前,林先生的大哥原本睡在神明廳的沙發上,突然感覺一陣寒冷,便進到隔壁的房間睡,沒想到因此躲過一劫。那一陣天搖地動之後,他聽見弟弟呼喊自己的名字,帶着妻小逃出,沙塵瀰漫,隱約看見外面倒下來的大樓上,居民在窗口大喊「救命!」。

天亮了,林先生一邊盤點着家裏的災情,還看到住家旁的一塊空地,這是林家出租給車行李老闆的土地,現在完全被維冠大樓壓在底下,22部車有15部全毀,其他7部被拖出來。這塊地方現在也成了救災人員的通道和休息區。

經歷這場浩劫的林家,屋內斷水、斷電、斷瓦斯,一開始一家老小坐在屋外,靠着賑災的物資果腹,政府幫他們安排到其他地點住宿。但除夕夜,他們還是願意聚集在僥倖完好的屋子前廳,鄰居替他們煮好一鍋湯,這就是他們的年夜飯,在屋裏前前後後,或坐或站地陪着他們的,是來自台灣四面八方的救難隊員。

維冠大樓倒塌時的水泥、石塊,衝破附近林家的透天厝。攝:徐翌全/端傳媒
維冠大樓倒塌時的水泥、石塊,衝破附近林家的透天厝。

武龍宮 第一線人員休息站

「玄武上帝,祂特別指示、降駕,必須特別處理這個工作。」

「大灣凌宵寶殿武龍宮」在維冠大樓西側的街區裏。三層的宮殿建築比一般三層民房高出一大截,遠遠就能看到。

武龍宮。攝:蔣金/端傳媒
武龍宮。

從2月6日天亮開始,「武龍宮」的廟埕前的大帳棚,就成了國軍、特搜隊員和賑災志工的休息站,「第四作戰區前進指揮所」、「獅子會」、「一貫道」的旗幟,一根一根緊靠着帳棚立着。這些色彩繽紛的大棚子,原本是為了農曆1號到15號,一連串迎神的春節活動所架設的「天壇」。

身着不同制服的人員穿梭來回着:包括國軍救護團隊、彰化特種搜救隊、慈濟功德會、一貫道,市政府的服務中心等,中華搜救隊則住在廟旁倉庫的二樓。

帳棚下的爐台爐火燒得正旺。大鍋蓋一打開,白煙竄出,低溫8度氣溫中,熱心的民眾熬着鍋湯,分送給災民與救難人員。這座巍峨聳立的廟宇,莊嚴肅穆的雕刻石柱,因為人群聚集而有了溫度。

王大明是武龍宮的董事,住家離廟宇走路大約5分鐘,小道岔出去到維冠相當方便,廟方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全力配合救災。

他拿着廟裏傳單向端傳媒記者說,春節活動原本安排了有名的「宋江陣」表演,和轄區國中小舞龍舞獅、民族技藝表演都取消。往年初八,上萬人團拜,慶祝天公生日,現在規模縮小到廟建大廳內舉辦。玉皇上帝團受,市長賴清德原本初八要來帶領團拜,並發放象徵喜氣的紅包,但可能取消。「遇到這種事,心都傷了,」他說。

這座廟的信徒大多住在大灣、永康區,每年過年都會到這裏「拜天公」,也就是玉皇大帝,廟方也發放給信徒傳單,安排了一系列的春節活動。往年每天都會塞滿了信眾,今年卻空蕩蕩的,只剩下忙進忙出的救災人員,和廟裏的櫃檯人員。

廟裏的工作人員曾瑞林說,初八天公生日的籌備,地震一來暫時停止。他黯然的說,「住戶很多是我們廟的信眾,有人已往生,很多人仍受困。」

王大明說,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在提供場地與物資之餘,廟方也撥了100萬元台幣捐贈受災戶。要做這些決定,除了廟方的董監事同意,當然最重要的,是玄武上帝的指示。

「吭吭」擲筊的聲音作響,大廳裏兩名信眾,跪在神明前祈福。

2016年2月7日,台南武龍宮董事長。攝:徐翌全/端傳媒
2016年2月7日,台南武龍宮董事長。

京月居酒屋 救災後勤空間

京月居酒屋在今年2月2日開幕。這是一間兩層樓的獨棟餐廳,年輕老闆李先生,選擇在自己家附近開業,試營運一週後,選定黃道吉日開張。店面裝潢漂亮,店門前及樓梯間擺滿了「開店大吉」的大小綠葉花盆。他怎麼也沒想到,4天後,2月6日,一場地震讓這裏成了救災的後勤空間。

凌晨地震時,李先生被許多親友來電吵醒,驚覺災情慘重,趕往店面慶幸沒有損傷。當時搜救大隊已到,李先生看見消防人員都在馬路上休息,馬上上前幫忙,讓他們在搜救過程中可以再次充電。

李老闆舀着大鍋熱湯,一手招呼新進來的救難人員,又接到民眾打來送牛奶的電話。地震後,他幾乎沒休息,店裏廚師也20小時沒闔眼。「現在沒心情做生意,我們延後開幕就好了,」李老闆說救人重要,有朋友還受困維冠大樓內,目前音訊全無。

「軍警有自己的移動中心,消防人員沒有宿舍或遮蔽所,」他觀察消防搜救隊是輪班制,需要有空間休息,於是把他們請進屋裏休息。物資從店裏的熱湯,到與周遭幾間餐廳聯合烹煮熱食,也與慈善團體聯絡募集許多物資,熱心居民捐來的食物,越來越多,消耗不完。

擺放啤酒的冰櫃,被救難器具給包圍,橘色、黃色、藍色救難服;救難人員有人聊天,有人圍着都是物資的桌子,靠着牆坐着休息。地震發生後,全台南市各層級的救難人員皆出動,外縣市許多特搜隊與義消也馬上趕到。

2016年2月7日,台南,京月居酒屋的老闆願意開放餐廳作救援人員的休息站。攝:徐翌全/端傳媒
2016年2月7日,台南,京月居酒屋的老闆願意開放餐廳作救援人員的休息站。

台南市義消救生中隊蔡宏鑫,是台北教室內設計科的教師,回台南與家人團圓,當義消10多年,第一次過年出任務。沉穩的與夥伴聊天,看不出他剛從潛入維冠大樓底下2米,深布滿鋼筋的積水裏,抱回了兩男孩遺體。

另一名台南市特種搜救隊隊員隊員陳昱翔回想6號上午的情形,不分上班休假,全台南市的消防隊,從一般分局層級,到救護隊、特搜隊都全員出動。與端傳媒記者聊完,他靠着店面玻璃,在座位上闔眼睡去。

「他們都是佛心來的,」同為台南市特種搜救隊隊員的陳福生,感謝店老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休息所,過年期間無法吃團圓飯,他說「計畫被震碎了,」又笑着指着桌上的物資,「這些就是我們的年夜飯。」

幾個街區之外,大灣路上的一家麥當勞,周六白天就在門上貼出告示:「災民和救災人員可以免費享用餐點。」店長之後也把採訪災情的記者算在免費優待的範圍裏。麥當勞門口,有人擺了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塊臨時招牌寫着「免費收驚」。(編按:「收驚」是台灣民俗,借助簡單的法事和符籙,讓受到重大驚嚇的人們,通常是孩子,回復正常的精神狀態。)

麥當勞隔壁的85度C咖啡,周六深夜進來一位顧客,亮橘色的連身工作服,鳳凰圖案的臂章上寫着「台南市義勇消防隊」。他進門向店員點了20杯咖啡,店員不一會就拿出來。義消正在掏錢,店員搖搖頭:「這些本來做好就要給你們送進去的,你直接拿走吧!天氣好冷,你們辛苦了。」

年節前的這一場大地震,讓這裏,至少暫時地成了一個小小的共同體。

2016年2月7日,台南,維冠大樓旁的京月居酒屋開放讓救災人員休息。攝:徐翌全/端傳媒
2016年2月7日,台南,維冠大樓旁的京月居酒屋開放讓救災人員休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