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網絡上流傳的一名年輕女子在北京廣安門醫院「怒斥號販子」視頻持續發酵,並再次引起輿論關於中國優質醫院內普遍存在的黃牛黨問題的討論。1月27日, 中國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衛計委」)首次回應該事件,並表示已責成北京市衞計委進行調查。
北京市警方也於28日通報稱,近日先後在廣安門醫院、協和醫院、宣武醫院抓獲「號販子」12名,其中於25日在廣安門醫院抓獲「號販子」7人,已拘留其中4人。
保安、醫院掛號的人、號販子(黃牛黨)裏應外合,一個300塊錢(人民幣)的號他們朝我要4500,老百姓看個病掛個號這麼多錢、這麼費勁!
在這則時長兩分多鐘的視頻裏,一名身穿白色羽絨服的年輕女子在醫院內情緒激動地表示自己辛苦排隊許久卻掛不到專家號,並痛罵黃牛黨猖獗,指責醫院保安不維持秩序,稱他們「裏應外合」將掛號費抬至極高。視頻中,女子身旁聚集了大量民眾,不少人對其發言表示認同,但未有院方人員回應。
媒體報導稱,視頻拍攝時間是在1月19日早上7點左右,視頻中的女子在前一天晚上便來排隊,等19日7點開始發放的專家號為母親看病。一名當天執勤的保安稱,那天醫院掛的是某腸胃專家的號,一天只看10個病人,該女子排在共四支隊伍中一隊的第三位,但輪到她時就沒有號了。
有目擊者表示,該女子本來排在該隊的第二位,但被「號販子」插隊,並威脅她稱「你就算是排第一個,我也能讓你掛不上號」,該女子非常生氣,於是發生了視頻中的怒斥票販的場面,並同時報警。警察到場後建議她和醫院協商解決此事,但醫院回應稱沒辦法掛到專家號;於是她自己掛了普通號,帶母親看病取藥後,當天下午就坐火車回了老家。據女子的朋友透露,她們回到老家後,還接到一些「號販子」的電話和短信威脅。
26日,廣安門醫院首度回應此事 ,稱醫院經初步調查,此次事件中「無保安參與倒號的行為及證據」,將配合警方嚴厲打擊「號販子」,維護患者的正常就醫權利。

同日,北京市衞計委回應稱,對「號販子」現象、尤其是醫療機構內部個別不法人員內外勾結的行為,始終採取「零容忍」;27日,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北京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大醫院人滿為患,對於「醫院的工作人員和號販子裏應外合的一定嚴肅查處,絕不手軟」。
北京雖然已經實行看病實名制,但始終未能杜絕搶佔專家號的黃牛黨。多家媒體的調查顯示,許多醫生在接診病人時一般不會要求患者提供本人身份證號來核實,因為「會非常影響效率」;而醫生即使看出來病人是從「號販子」手裏買的號,但考慮到他們很多人是從外地來的等原因,「總不能把病人趕出去吧」 。
這起事件也再次引起輿論對「號販子」以及管理部門的不滿。新華網評論認為,「號販子」屢禁不止,是因為「現有法規缺乏震懾力度」。該評論指,中國刑法僅對倒賣車票、船票者有明確入罪規定,但對醫院「號販子」沒有針對性規定;警方即便查實,對「號販子」最多也只會處以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及1000元以下罰款。
廣安門醫院一名保安也表示,他們去年抓到「號販子」交易達200次左右,但他們最多被拘留了5到7天,「哪怕集中整治之後,他們隔段時間又會捲土重來」。
但亦有人認為不應歸咎於「號販子」。時常「語出驚人」的經濟學家王福重撰寫了一篇題為《全社會都應該感謝號販子》的文章,稱「號販子的作用,就是顯示專家號的稀缺程度,也就是真實價格」。他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提高掛號費,「只要價格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能讓供求相當,也就是看病的人和專家號相等」,不嚴重的病應該「在小醫院解決」,因為小醫院「從來不用排大隊,也沒有號販子」。
聲音
某年北京某三甲名院,我早八點去掛普號,無知樂觀,怎可能有。一女號販子過來推銷,交三百你明兒來給你掛好,我説行請問您貴姓電話我先考慮一下。然後我直接上樓到了此科室分診台,看好護士胸牌,説李護士,下面王姐這會兒忙讓我自己來找您加個號,那啥她回頭給你。護士盯我一眼,給了號。真事兒。
本來聽她説是攢好了錢,希望能來北京的大醫院給母親好好看病的,沒想到會變成這樣。她連着好幾天被這些威脅電話騷擾,擔驚受怕的。北京這家醫院治療她母親的病挺有效果的,可她怕再帶母親來複查時會遇到危險。
中國醫療看病難、掛號難的問題,不能通過在掛號大廳裏玩貓鼠遊戲來治標,而是要通過在醫保制度、醫生資質評審制度、醫療資源分配製度等一系列上的問題來治本。如果患者的委屈與痛哭,只是換來了常見的一陣風式的大檢查,那麼只能説我們的管理部門缺少正視問題的勇氣與改革的決心。
號販子倒號問題由來已久,對號販子的打擊也非一日兩日。早在2005年,衞生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中醫藥局即聯合發文,部署展開嚴厲打擊號販子和醫托的專項執法行動。僅就倒號行為而言,我國刑法目前沒有明文禁止的規定,但刑法第225條第4項規定了「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所構成的非法經營罪,可將其擴大解釋為包括倒號行為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