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動態
香港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於10月22日召開大會,一致通過向高級醫生額外加薪3%的決定,待本月底財務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最快於11月19日的醫管局大會最終通過。
加薪方案涉及約3千名醫生及其他職系員工,預計每年會增加2億港元開支。醫管局表示,將動用內部儲備承擔,但現時儲備約30億港元,無法持續應對,故需交予財務委員會研究如何調撥整體資金。
醫管局又表示,未決定是否制訂獨立的薪酬機制。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指出,距離政府下一次薪酬水平調查還有6年時間,「醫管局到底要跟政府,還是自訂新機制,仍言之尚早」。
醫管局大會亦在同日舉行內務會議,通過了行動計劃書,將在3年內推行逾百項措施改善醫療服務。
報告書的重點之一是重整九龍中與九龍西聯網的界線,將3間現屬於九龍西聯網的醫院撥入九龍中聯網。醫管局表示,重組可縮小九龍3個醫院聯網內的人口數目差距,令跨網求診的情況得到改善。
此外,計劃還建議未來由醫管局中央招聘受訓駐院醫生,取代以聯網為本的選拔,並推出流動應用程式,方便病人預約及縮短輪候時間。
──────────
事件回顧
10月18日,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發表聲明指,21日下午3點將在伊利沙伯醫院大堂發起白衣靜坐,向醫院管理局及政府表達對公立醫院醫生薪酬調整的不滿,協會預計將有至少300人參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對事件表示關注,呼籲醫管局進一步研究薪酬架構。
醫生堅守崗位,在經濟低迷時承受比其他公務員更大的減薪,現在卻遭受如此不平等的對待,必然會引致士氣低落,人才流失等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2009年香港公務員減薪,醫管局曾指公務員薪酬與醫管局員工有緊密關係,因此要求醫生也一同減薪。今年7月香港立法會通過議案,將額外加薪3%給高級公務員,但一向與公務員薪酬機制掛鈎的公立醫生薪酬,卻並不會隨之調整。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陳沛然醫生指,受影響的醫生約有2000多人,大家對事件「群情洶湧」。他表示,政府與醫管局的態度「非常強硬」,呼籲醫管局切勿單方面更改薪酬機制,「還醫生一個公道」。
高永文18日強調,政府沒有要求公院醫生的薪酬要與公務員掛鈎,被陳沛然批評是「推翻既有做法」,又質疑「過去幾年是否等於凍薪?」
醫管局此次拒絕與公務員一同加薪,還被指因為加薪將涉及額外的2億開支。高永文對此回應稱,所有公帑都需要與政府商討。他也對醫護士氣受影響感到非常擔心,認為醫管局董事局有責任考慮「與時並進、相關比較、照顧醫護士氣」等諸多因素,再研究薪酬待遇問題。醫管局將於22日召開閉門大會討論此事。
前港大校委會成員、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醫生已表示會參加靜坐。港大前副校長周肇平曾指,香港醫生職業資格試的要求較一般發達地區更為詳細,合格率偏低。換言之,在香港成為醫生很不容易。
香港醫生曾在2007年6月為爭取「同工同酬」而發起靜坐,當時有逾千名休假醫生參加,更演變為首次醫生遊行。醫管局隨後撥款2億加薪,但仍未能達到「同工同酬」標準。
聲音
若今次醫管局成功地把員工薪酬跟公務員脱鈎……先例一開,可謂後患無窮,大家不能掉以輕心。同事們都明白「加薪事少,脱鈎事大」。假若我們今天因為事不關己為由,而袖手旁觀,將來自己、甚至未來畢業生的利益定必受到侵蝕。
這是政府的問題,點解成日都撩交打(為什麼整天找我們的事)?
若加薪給醫管局,其他非政府組織也有得追討。醫管局薪酬機制和福利始終難與公務員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