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於1月23日閉幕,本次論壇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題,各國政要和商界人士在此討論目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表現受挫、歐洲難民危機、英國可能退出歐盟、伊斯蘭國極端主義等一系列的議題令本屆達沃斯陰影重重。
達沃斯聚焦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無疑是本屆達沃斯論壇關注的重點。中國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濟出現25年來最低增速。
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認為中國是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源,「硬着陸不可避免」。但高盛總裁Gary D. Cohn認為,中國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動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其他國家在現代化歷史的某些時刻做過的完全相同」,強調溝通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令經濟學家擔心的另一大問題是中國的債務危機。哈佛大學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認為,中國龐大的政府債務有朝一日會衝擊金融體系。對沖基金Kynikos Associates的Jim S. Chanos也表示,「中國的債務問題依然擺在其經濟面前」,中國正處於「通往地獄的跑步機上」。
截至2014年底,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已達15.4萬億,而2015年中國財政部又批准了3.2萬億的債務置換額度,透過「以舊換新」緩解短期內的償付壓力。但這樣做也導致了債務問題一旦爆發,其總量可能相當驚人。
不過也有人認為「在達沃斯,感覺和現實之間存在一個鴻溝」。鯤行投資(Asia Alternatives)的創始人Melissa Ma說,「如果你處於中國的現實情況中,你並不用擔心」;而瑞信(Credit Suisse)首席執行官Tidjane Thiam也認為,金融體系缺乏流動性的確加劇了市場波動,但這也部分基於投資者們「反應過度」。
人民幣匯率改革引各方關注
人民幣匯率改革也成為本次達沃斯論壇的焦點之一。為使人民幣順利「入籃」(加入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去年8月中國央行改革人民幣中間價機制,此後人民幣匯率連連下跌,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差屢創新高。過去一年內,人民幣兑美元匯率已貶值5.6%,貶值預期和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引發大規模資本外流。
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1月21日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結售匯逆差高達4659億美元。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也顯示,2015年新興市場資金外流達到破紀錄的7320億美元,其中中國佔大部分。
為遏制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中國央行多次在離岸市場大舉買入人民幣,不過這也影響了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並令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開倒車。
英國央行行長Mark Carney 認為,市場更歡迎中國參考一籃子貨幣政策而非採用雙邊方式(決定匯率),因為這「更好地反應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呼籲中國政府實行更嚴格的資本管制,以阻止資本大規模外流,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他認為,嚴格的資本管制將可以讓北京無需為捍衞本幣匯率而浪費外匯儲備。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回應稱「大規模動用外儲不是一個好主意」。
拉加德在21日達沃斯的小組會議上表示「市場不喜歡不確定性」,呼籲有更好、更多的溝通。中國規模最大的商業地產SOHO中國的首席執行官張欣也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官員應該改善匯率政策方面的溝通。
第四次工業革命?
本屆達沃斯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主題,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智能機器均成為熱門議題。世界銀行剛於1月13日發表了《2016年世界發展報告:數字紅利》 ,儘管人類正身處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信息革命中,但互聯網並沒有擴大經濟機會、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反而「加劇了不平等」。
就在此次達沃斯論壇召開當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第一份關於虛擬貨幣的白皮書。IMF認為,儘管虛擬貨幣的規模很小,但增長速度極快,政策制定者和銀行家們應予以關注。但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卻對比特幣大潑冷水,「網絡菜鳥們……認為這種東西僅靠自身就可以運轉,而且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一個零成本的無縫網絡,別做夢了。」
聲音
我認為將中國留在多邊體系內,通過推進IMF份額及治理改革,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支持亞投行等,讓中國感受到自己是現有國際多邊體系的一份子,且中國所面臨問題在這個體系中能得到更好的解決,絕對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
在真正推進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上,中國等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