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凌晨3點,緬甸北部克欽邦(Kachin)帕敢鎮(Hpakant)一礦區發生山泥傾瀉,大量泥土砂石崩塌,導致約80間房屋被埋,仍有過百人失蹤。當地官員稱,截至目前,救援人員已找到一百餘具遇難者遺體。
據緬甸官方媒體報道,除了當地礦工,事故中大部分死者都是居住在附近,靠在礦場廢料堆中撿拾玉石碎料為生的偷礦者。當地一名民盟代表對端傳媒説,目前已找到20餘名偷礦者的屍體。
在當地進行拍攝的緬甸自由攝影師Minzayar Oo表示,偷礦者中不乏小孩與婦女。礦業公司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將他們隔離,只是在礦區內樹立標示,「私自進入廢土堆填區,後果自負」。
其餘遇難者,則多為來自周邊村莊的村民。
根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的報道,今年5月,緬甸上院(民族院)克欽邦議員Hkyet Hting Nan就曾表示,當地礦業公司將廢棄泥沙,堆積在居民房屋附近,垮塌危險非常大,呼籲政府關注可能發生的危害。但政府並未重視他的意見。
帕敢玉石利益鏈條:風險自負 軍方分肥
克欽邦帕敢地區盛產優質玉石,當地開採活動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但礦產資源卻未能給當地人真正帶來福利。
據稱,許多緬甸工人每天在礦坑中工作超過10小時,但所得薪資卻僅夠維持温飽,生活仍然貧困。當地自然條件惡劣,水電設備奇缺,工人容易因營養不良患上瘧疾等疾病。
一名熟悉礦區的中國商人對端傳媒表示,礦工收入也並不穩定,「有的十天、半個月就挖到好玉,有的人挖了幾年都挖不到。」
「挖玉礦是風險個人承擔,你挖得到好玉,賣出去賺了就是自己的,賠也要自己賠。我們名義上是公司制,但只為逃避緬甸政府的檢查,玉石要賺了錢與公司分成,一半一半,老闆包吃住。」他説。
理論上説,政府應當負起更多責任。根據緬甸憲法,礦產歸屬國家所有。不過根據緬甸大選前第三方披露的消息稱,軍方高層在緬甸翡翠生意中秘密分肥。屬於公共資源的帕敢礦石,同時也是緬甸權力腐敗網絡中的一個錢袋,並沒有受到監管。
加上帕敢地區還存在與中央政府對抗的地方武裝力量,他們會對當地玉石生意收取保護費。戰事變化增加了帕敢企業的風險和開支。2012年5月,緬甸政府一度宣布關閉帕敢地區翡翠玉石礦。
大部分玉石走私到中國
監督全球反貪腐狀況的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今年10月2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緬甸的玉石產業在2014年賺了311億美元,約佔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8%,其中多達50%至80%經由走私賣到中國。
走私活躍,説明了中央政府對當地礦產企業缺乏真正的管控能力。
在帕敢,幾乎所有地方玉石公司身後都有合作得中資企業身影。
「1996年,那時還是軍政府管轄時期,已經有很多中資公司進入帕敢。」在帕敢幹了近二十年業務員的雲南騰衝人老楊回憶。
礦山上挖玉石的公司,規模大的有幾百、上千人。但中國人很少真正上礦山,礦工多是緬甸人。中國人只是在距離礦山幾百米遠的一個臨時交易市場上,與礦上下來的工人做交易。收回來的原石,回到國內價格至少可以翻十到二十倍。
「所有從帕敢到騰衝、瑞麗的通道都是走私通道,沒有正規手續,當地有一種專業的運輸隊,是緬甸人開的,用車子幫我們運。一桶普通的玉要150塊,要是是好玉,必須藏在車底下,人看不到的地方。要是路上被山兵(地方民族武裝)或者政府軍設置的關卡發現是好玉,馬上要收走。」老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