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俄羅斯加強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IS)的空襲行動,並派出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前赴地中海,將會同法國日前派出的航空母艦「戴高樂號」組成盟軍共同打擊 IS。IS 近期製造的巴黎恐襲和俄羅斯客機墜毀事件,意外促成了俄法擱置分歧結成同盟。
17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首次確認,10月31日俄國加雷姆航空 KGL 9268 航班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毁事件源於恐怖襲擊。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宣布懸賞 5000 萬美元全力緝兇,並聲言將加大力度打擊 IS 。KGL 9268 航班墜毁後,一個活躍於西奈半島、自稱 IS 分支的武裝組織曾經承認發動襲擊。
俄方確認空難原因後,當天就對 IS 展開猛攻。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當天空軍長程轟炸機出擊共127架次,是平日行動的兩倍,轟炸266個目標,摧毁當中140個;俄軍又從海上發射超過30枚巡航導彈,空襲目標包括敘利亞境內伊德利卜及阿勒頗兩省的 IS 根據地,包括 IS 宣稱為「首都」的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Raqa)。
據美國五角大樓新聞秘書庫克(Peter Cook)稱,俄羅斯在17日空襲拉卡之前通報了美軍。庫克指,這是俄方自9月30日在敘利亞展開空襲以來,首次對美國分享了「部分行動的資訊」,形容俄方這次做法「專業」。
法國為了回應 IS 對巴黎發動連環恐襲,在15日也對拉卡發動了歷來最大規模的空襲行動,報稱摧毁了 IS 一個指揮中心與訓練營等等,空襲目前依然持續。形成了俄羅斯與法國一同空襲拉卡的局面。
17日晚,普京親自到國防部指揮中心聽取軍方匯報,並下令調動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開往地中海,與法國日前已宣布出動、預計19日抵達地中海的航空母艦「戴高樂號」會合並組成盟軍。據報導,普京與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已通電話,兩人同意協調軍事行動打擊恐怖主義,並相約11月26日於莫斯科會面,討論下一步對策。
這不是俄國第一次面對野蠻的恐怖主義罪行,但這次(對俄國加雷姆航空KGL 9268 航班的)攻擊是最血腥的罪行之一。
在巴黎恐襲過後,已有分析指國際社會將加強打擊 IS 的軍事合作,甚至出現美俄聯盟的局面。目前,法俄聯盟似乎已率先成形。
自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於2014年展開對伊拉克、敘利亞境內 IS 的空襲行動以來,法國一直是美國的重要夥伴之一。作為西方聯軍一員,法國與美國一樣,就敘利亞政治進程與俄羅斯存在分歧。西方國家堅持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必須下台,但俄羅斯則視阿薩德為盟友。
雖然俄羅斯與西方存在分歧,但有分析指,KGL 9268 航班客機空難確認為恐襲事件後,顯示出俄羅斯必須更積極反恐以保障切身利益。這可能促成普京改變態度,更願意與西方國家合作打擊 IS。
在G20峰會的空檔,普京就與奧巴馬作過逾30分鐘的「咖啡桌交談」,就敘利亞政治過渡方案達成初步共識,奧巴馬當時也表明「歡迎任何國家加入合作反恐」。17日空襲中,俄方事先通報美國,也被視為給俄美聯手先釋出了善意。
至於法國,除了意外地跟俄羅斯聯合起來打擊 IS,目前也正尋求歐盟支援,希望擴大歐盟成員國之間共同反恐的力度。法國國防部長稱,歐盟其餘27個成員國已初步同意參與或支持法國的軍事行動。
聲音
問題存在於他們(俄方)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的初衷,他們似乎更專注於支撐(敘利亞的)阿薩德總統。如果他(俄羅斯總統普京)能轉移他及他的軍隊的焦點,專注打擊 IS 這個真正威脅,會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