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權力大洗牌

「若想要了解一個改造二十一世紀的最重要趨勢,關鍵就是去理解權力如何失去其價值。」

《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

出版社:商周出版(台北)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作者:Moisés Naím

譯者:陳森

文/端生活文化組

失權失勢可以發生在一剎那。法國去年位列全球十大軍事強國,連在中非等地都有精衛士兵駐守,但上周五晚,八名來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直搗黃龍,大肆蹂躪法國首府,在巴黎造成了超過一百二十人喪生,二百五十多人受傷的悲劇。本應無懼敵人侵犯的法國,一夜間,任人魚肉。

「今日弱小的組織擁有較少的工具,但是擁有造成更多傷亡的力量。」這不是對這起恐怖襲擊的馬後炮言論,說這番話的是《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雜誌總編輯 Moisés Naím。他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知道的只是世上興起「微權力」──規模不大、沒有名氣、遭到忽視的角色;但是,現在它們已找到方法減弱、約束,甚或擊敗過去指點江山的巨頭與大型科層組織。

Moisés 出任委內瑞拉產業貿易部長時年僅三十六歲,其後成為世界銀行執行董事,在政經界闖盪多年,他看透了世界與權力千絲萬縷的關係,因而對「權力」產生了另一番的體會:權力──令他人做事或令其停止進行的能力──不是永恆不變,單純地從一個人的手裏,轉移到另一個人的手裏。

他在《微權力》一書中立下新論,「對立的國家、企業、政黨、社會運動、機構或獨立領袖縱然仍跟過去一樣你搶我鬥地爭奪和維持權力,但權力本身正在消散,權力正在衰退。」他在書中也把權力切割解剖,道出權力如何運作,權力如何坐大。

Moisés 所指的權力的衰落,不是說權力失去價值。誠然,教宗方濟各、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亞洲首富馬雲都是爬上了權力階梯頂層的佼佼者。作者在書中強調的是,「大型政府、大型軍隊、大型企業和大型學府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束縛和限制」,「權力可以換得的成果已日漸式微。在二十一世紀,權力更容易獲得,卻更難行使,並且更容易失去。」

權力主宰戰場、政界和商界,作者自然以這三大面向印證權力「易取難使」之說。Moisés 引用了不少數據來支撐個人觀點,在軍事方面,有哈佛大學的研究對比了十九和二十世紀的戰爭,發現強勝弱敗不再是唯一定律;在政治方面,不少政治領袖也得放下身段,與其他政黨進行協商。在這些例子,權力一下子流散到弱小軍隊和少數派政黨手中。

傳統的權力舞台如是,其他領域亦然。本書的論述延伸到慈善界、宗教界、文化界以及個人領域。以天主教為例,他就大膽假設信徒人數將在十年後減少一半,其他人將改信新興教派,例如在拉丁美洲冒起的聖靈降臨派。

總體而言,書中指出,權力正流向不同領域的創新者和新秀(比如網絡和廣場革命),同時不幸的是,受惠者名單也包括海盜、恐怖分子、叛亂分子、走私販、偽造者以及網路罪犯。

巴黎慘劇是權力遷移的碰撞產物,但它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後的事件。「若想要了解一個改造二十一世紀的最重要趨勢,關鍵就是去理解權力如何失去其價值。」正如作者所言,權力的洗牌在二十一世紀變得更為頻繁,更出人意表,或許更是一個「新常態」。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