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4月28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三年後,魯迅藝術學院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在延安中央黨校舉行了首場演出。
2015年11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一年後,文化部組織重排的新版歌劇《白毛女》再次於延安首演,並將全國巡演。
在新時期復排歌劇《白毛女》並進行廣泛傳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不僅關係到《白毛女》這部經典民族歌劇的傳承,關係到中國歌劇事業和民族聲樂的傳承,還關係到黨的文藝方針、文藝路線和文藝為誰服務的問題。
新版《白毛女》由習近平夫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解放軍少將彭麗媛擔任藝術指導。彭麗媛曾在1985年版的歌劇《白毛女》中飾演過女主角「喜兒」,那是她第一次出演歌劇,並因此獲得了中國戲曲屆的桂冠「梅花獎」。
繼表演藝術家王昆、郭蘭英之後,彭麗媛在歌劇舞台被稱為第三代「白毛女」。在新版《白毛女》中出演「喜兒」的是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她也因此被稱為第四代「白毛女」。
《白毛女》取材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山西河北一帶流傳的「白毛仙姑」的故事,傳説仙姑法力無邊,懲惡揚善,扶正祛邪。1944年,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周揚主張將這個題材改編成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劇,為次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獻禮」。改編後的《白毛女》講述的是農村地主欺壓百姓、強佔民女,青年村民加入八路軍後回鄉為民報仇雪恨的故事。
這部作品此後又被改編成京劇、話劇、電影、芭蕾舞劇、革命樣板戲等多種形式,話劇選段被收錄在大陸初中語文課本中。
聲音
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歷史上的「地主」究竟是什麼樣,中共所謂「土改」(土地改革)的真相究竟如何,在信息管制下知道這些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想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少,只剩下大行其道的藝術宣傳,和千萬人在空虛寂寥的深夜一遍遍玩着「鬥地主」的撲克牌遊戲。
「第一夫人」指導文藝宣傳,這在中國還真是有傳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