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一年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於10月14日公開發表之後,中共中央19日公布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分為6個部分共25條,被外界視為中國政府「指導」文藝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黨的領導是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戰略高度……防止把文藝創作生產完全交由市場調節的傾向。
該《意見》於9月11日由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隨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便下發通知,要求國有文化企業要有「正確文化立場」,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9月15日,新聞出版廣電影視行業50家社團聯合簽署公約,承諾履行「不發表或傳播損害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等10條「行業道德規範」。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稱,這份《意見》是根據習近平一年前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總結出來的。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當前中國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浮躁」;文藝作品要讓人看到「美好和希望」;文藝批評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
習近平還在講話中引用了古今中外上百位著名文藝家及其作品,對這些名著的影響進行評論,並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文藝作品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他還在講話最後一部分重點指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張少威認為,習近平在講話中加入了大量對文學藝術的個人感悟,相比之前中共領導人在類似會議上的講話更加「接地氣」,也顯示出他更擅長對自己的「政治包裝」。張少威還指出,與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以整黨整風為目的的講話相比,習近平的講話更多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後文藝淪為追逐名利的工具提出批評。
但中國近代史學家章立凡去年於《紐約時報》撰文,稱「如果説延安文藝座談會開啟了毛澤東走向神壇之門,奠定了中共政權的意識形態基礎;則北京文藝座談會將文治教化定於一尊,旨在重振乾綱以保執政地位。」此外,他認為該《意見》的出台是在強調黨領導文藝的一元化價值觀,在這一框架下很難產生優秀的文藝作品。
聲音
將一般性號召轉化為實質性驅動,促使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轉變為由內而外的思想自覺,優化這方面的機制,符合講效率、講公平、講貢獻的分配原則,也符合文藝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對這些現象(社會陰暗面)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決好如何反映的問題……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現醜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
在人類文明的高速路上逆行,顯然缺乏可持續性;信息時代文化的多元化,使思想掌控變成一種西西弗式的無效勞作。從延安到北京,展示意識形態權杖的文藝座談會,政治意義重於文化意義,有文化史上的研究價值而難言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