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趙永佳:「全民維權時代」下的TSA

小三TSA不一定是現在所有小學問題的成因,取消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不取消的話,對話就不容易進行了。

刊登於 2015-10-25

不少學生為應付TSA 考試,會在課堂後參加應試技巧提升班。攝:Xaume Olleros/ 端傳媒
不少學生為應付TSA 考試,會在課堂後參加應試技巧提升班。

我7月份曾在報章撰文,指出在「後政改時代」,建制派希望香港社會放下「政治爭拗」、「專注民生」,但近期一些現象,卻令人懷疑香港社會專心「拚民生」,會否成為香港政府另一場噩夢的開始。在維權運動「遍地開花」的時代,政府施政眾多大大小小的失誤,可能都會有苦主們站出來「同你死過」。文章最後指出了兩個可能會激發民間反彈的政策議題,一個是食水,因當時食水含鉛問題剛剛爆發,大概是「盲的都看到」會越演越烈。而另外一個議題是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在當時來說也只是一個「合理期望」而已。由幾年前「TSA關注組」成立,在媒體中不斷「煲」這個議題,但家長反應未見熱烈。兩個月之後,再回頭一看,卻已是「不幸言中」。

今回的反TSA運動,其實要從一個在臉書上成立不久,名為「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的封閉群組說起。這個群組應該在今年開學後才成立,根據群組召集人自述,開始不到一個星期已有4000人參加(現在已過二萬)。起初只是家長分享小朋友的家課表,「呻」一下功課怎樣又多又難而已,但很多家長從分享中知道,並不是單單自己有問題之後,很快就將矛盾由個人指向制度,其中全日制小學與TSA是最多人提起。更有家長提出罷考、遊行等方法來表達訴求。最後,就出現了「爭取取消小三TSA」的活動群組,已有超過三萬人參加。就連原來「功課奴隸」群組召集人也感嘆,群組已由發放負能量而成為推動改變的動力,為解放「功課奴隸」而努力。截至執筆當天,起碼又有另外兩個群組成立來反對TSA,分別是「家長教師齊打TSA」及「取消強制全日制小學,支持廢除TSA」。

TSA,一個「羅生門」

有人說,TSA就是一個「羅生門」,家長不斷在吐苦水,但教育局也在呻冤,表示TSA得到學校、老師支持,但「立法原意」被某些學校扭曲,而且他們也已盡力「優化」政策,令學校不再因為TSA操練學生等等。

過去數年原來的家長組織在TSA問題上以對話、宣傳為主,並未採取較激烈行動,難免被其他人覺得是「講多過做」。今次反TSA運動由新人擔大旗,而家長們的情緒又越見升溫,因此教局有點不痛不癢的回應,似乎就未能說服憤怒的家長們。不少群組中的家長強調「團結就是力量」,表示要集齊人數(現在目標是五萬),他們似乎深知「曬冷」才是硬道理!

香港現在有30萬左右的本地(官立、資助、直資和私立)的小學生,家長數目粗略推算也有50至60萬。在「全民維權」的年代,群眾對制度失去信心,在覺得自己利益受損害時,都很快會走上「自力救濟」的方向。而且家長運動,也是典型「沒有大台」的社會運動,其中有100個家長,就可能有50種對教育的不同看法。選擇發聲的,基本共識除了「守護孩子」之外,可能就只有「家課和測考的壓力很大」。現在有論者以測考、評估在所難免且有需要,而取消TSA之後又會有其他評估取而代之的論點來為TSA開脫,相信難以平民憤。

政府必須果斷積極回應

政府面對這些政策爭議,必須要採取果斷行動,被公眾「看到」有積極回應,而不一定是再強調慢慢來「以理服人」。因為所謂理據,在資訊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其實也可能只是雙方不同立場的各自表述而已。除非教局能「開誠布公」,全面公開TSA的設計、執行、成績,以至如何運用結果來評估和改進本港的教育系統,再加上通過大規模的公聽會來和不同組織對話,才有「大和解」的可能。

在高中課程的發展過程中,我看到教局在諮詢公眾與教育各界方面的工作其實可以做得很仔細到位,雖然結果都未必能令所有持份者滿意,但起碼大家對決策機制還算信服,亦充分了解政策改或不改的原因。例如在高中的課程諮詢中,教局會以問卷形式讓學校對特定課程更能表達意見,並在相關委員會公布結構。不知道在今次的TSA風波,可不可以參考高中課程發展的做法,以「廣泛諮詢」來收集學校、老師,甚至家長的意見?正如上面所述,如果TSA是得到學校和老師的廣泛支持,而本港家長也真的普遍不反對測考,我們是否可以用比較科學的方法來整合「民意」,以作為進一步討論的基礎?

暫停小三TSA以便對話

在有大多數共識之前,教局應該考慮先暫停小三TSA一段時間(例如兩年),好讓大家能平心靜氣一點討論。家長們也可以知道,沒有了TSA(及其引申的補充練習),是否功課量和難度就會減少或減低?須知道,現在正是競選季節,再拖下去,不同的政治力量就會以TSA議題來爭取家長們支持(已有區議會候選人表態反對TSA),到時大家就更難有妥協空間。

我們明白,現在政府施政,容易動輒得咎,一些很複雜的公共政策難題,也不容易有簡單答案。小三TSA不一定是現在所有小學問題的成因,取消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不取消的話,對話就不容易進行了。林鄭月娥司長說得好,「官到無求膽自大」。暫停小三TSA,不是為了「博掌聲」,是向家長們展示政府看到小朋友的苦況,聽到家長的聲音,也有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決心。這,也需要勇氣和智慧。

其實很多家長也明白,取消小三TSA不能完全消滅測考和家課的壓力,因為主流教育制度中還有幾個壓力的重要來源。在小學階段,我們還有小五開始的呈分試,和小六暑假的分班試(Pre S-1)。只要我們還是有Band 1名校,不少家長是一定不會放棄在呈分試中取得好成績,小學也不會放棄「協助」同學在Pre S-1考得好成績。就算Pre S-1不影響應考同學,只影響原校以後「師弟妹」的派位,但為了能分到去精英班,有些家長也不會介意學校為他們的孩子們「準備」。

多樣的生涯發展機會

我們得承認操練是港式教育的「共業」,不是單一因素做成,但起碼當局要清楚向家長們解釋,保留TSA的好處何在,為什麼是好處多於壞處?教育社會學中有句老話是「教育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但起碼我們應該努力,讓教育不會製造更多社會問題。

當然考上Band1名校,爭取進去精英班,最重要的目的,可能還是要提高考入只佔學生20%名額的資助大學(即八大)機會,或甚至能擠入少數精英專業課程(如法律、醫學)。假如香港未能有真正多元的升學進路,我們亦未能令大部分青年人或家長們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和為他們提供多樣的生涯發展機會,我相信由幼稚園開始的操練、測考是無可避免。但當然這也不代表TSA毫無影響,起碼現在初小(小一至小三)很多操練和家課都和TSA脫離不了關係。在香港現在的教育氛圍下,只要有公開試,就一定會有操練來應付,教局大力宣傳TSA不用操練,但家長們卻看不到實效。我們得承認操練是港式教育的「共業」,不是單一因素做成,但起碼當局要清楚向家長們解釋,保留TSA的好處何在,為什麼是(對他們的子女而言)好處多於壞處?教育社會學中有句老話是「教育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但起碼我們應該努力,讓教育不會製造更多社會問題。

最近,家長組織「教育大同」倡議共建「開心學校」(Happy School)全港地圖,就是希望能在主流教育系統中「淘寶」,令大家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有真正選擇。香港家長漸見多元,不見得大部分都是怪獸家長,因此不能以此為保留TSA的理由。有不少家長其實都希望為子女,找到一處能愉快但有效地學習和成長的地方。現在他們的發聲,只是感到無路可逃,才「逼上梁山」而已。因為,他們擔憂,就算真的還有開心學校,TSA又會不會威脅它們的生存呢?暫停小三TSA,可以給我們一個機會,來停一停、想一想,怎樣的教育制度才是我們(和孩子們)需要的,和如何才能一起建設這套制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