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阿信屋創始人林偉駿:舊日的香港最好

林偉駿早年赴日學藝,到大陸設廠,近年返港搞「阿信屋」,半生闖蕩中日,他還是覺得,回不去的老香港最好。

特約撰稿人 陳勝藍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10-24

759阿信屋老闆林偉駿於其觀塘店裏工作。攝 : 盧翊銘/端傳媒
759阿信屋老闆林偉駿於其觀塘店裏工作。

林偉駿自小在日本公司謀生學藝,長大後跑到中國大陸設廠,思想左傾,工廠高掛五星紅旗幾十年。5年前轉行開設零食店,卻又起了個日本店名阿信屋。今年是戰後70年,記者問他來生到底想當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他懷念昔日香江,認為中日皆不足取,只想光陰倒轉,做回一個舊香港人。

林老闆57歲,半生游走五星旗與日本旗之間。兒時思想左傾,奉左派培僑中學老師曾鈺成(現時立法會主席)為偶像,小學畢業後渴望入讀培僑,最終還是要向現實低頭,打拼社會,左仔投向日本仔。

在日本的日子

中國經歴過8年抗戰,他也在日本橫濱工作了8年,生產線圈,無論上司與師傅都是東洋人,問他香港人、日本人有什麼分別,林偉駿道:「日本人、香港人還不是一樣?下班後一樣罵老闆,日本人又如何?他們偽善,鞠躬是假的,那是規矩。」

香港打工一族每每指使新入職員工外出買奶茶,他指日本人往往也着令新人買香煙,可見欺負新人現象港日皆然,「日本人一樣泡妞,不是騙你,我的上司20、30歲,一到香港便開派對,工廠這麼多女孩子,泡妞很正常,你說跟香港人有何分別?」

我只知循規道矩,有工作便要珍惜,這點很重要。

林偉駿

當年林偉駿13歲,沒有男女之念,故此沒跟師傅爭妞,「我只知循規蹈矩,有工作便要珍惜,這點很重要。」

香港人、日本人下班後沒分別,工作時倒是有所不同,「日本人工作很認真,工作習慣比我們優秀,所以看起來工作能力誤差不是很大。他們按章工作,突出的不是很突出,不突出的也不是很差;香港人不是,搏上位的可能很突出,表現一般的便跌下去,我們守規律不及他們,這便是分別,我在日本工廠打工,所感受、所學到的就是這些。」

記者聞說日本上司很會罵人,當年林偉駿的師傅三浦先生倒沒怎麼罵他,「當時戰後20多年,30年不到,他們來到香港,明白香港人仍對他們有些看法,他們有所避忌,不是來欺凌我們,他們是來謀生,不是想做霸主,日本人來香港只是為了廉價生產力。」

在中國大陸的日子

1979年,21歲的林偉駿辭職創業,租用一百多呎蚊型單位生產線圈,自言是山寨廠中的山寨廠,將生產線化整為零,移到多名舊同事家中完成,最後在那一百呎斗室管理品質。

我愛中國絕對多過愛日本,我認為每個香港人都應該這樣。

林偉駿

生意愈做愈大,82年回歸祖國,在中山設置內地首家廠房,「工廠掛五星紅旗,我幾十年來身處紅旗下,人人都知道我是瘋的,連地方書記也不會這樣。」時至今日,香港觀塘辦公室仍掛着老大的毛澤東肖像,「我愛中國絕對多過愛日本,我認為每個香港人都應該這樣。」

話雖如此,他不忘「本」。99年在港上市,名為CEC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編號0759,便請來昔年日本老闆當集團副主席,公司一半產品賣到日本,並學習日本公司的規律化。

「我很適合做工廠,工廠人在生產線上,過分突出沒必要,過分的誤差也不能接受,每日規定生產八千件貨品,便是八千件,你不要造一萬五千件出來,這會影響物流。後來我做零售(零食)一樣,每日做幾多生意其實差不多,太突出沒有必要。」林偉駿說。

好景不常,09年至10年間,每月生意額由7,000萬元跌至4,000萬元,過萬員工裁剩4,000多個,終於2010年毅然轉行賣零食。線圈變薯片,生產變零售,無論從哪層面看,林偉駿都是新手。

在香港的日子

我做工廠幾十年,竟然要轉做零售,這跟亡國有何分別?所以我揀7月7日,等於我們中國被入侵,我公司也大開中門,瓦解。

林偉駿

第一間店借用公司股票編號,稱為759零食屋,在當年7月7日開張,也跟中日有關,當日正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點蘆溝橋事變73週年,林偉駿解釋:「我做工廠幾十年,竟然要轉做零售,這跟亡國有何分別?所以我揀7月7日,等於我們中國被入侵,我公司也大開中門,瓦解。」

自此零售續漸取代線圈,現時仍有二千名員工生產線圈,每月約有二千萬元生意額,「爛船還有三斤釘,但由零售取代生產,即是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談何容易,759奉行薄利多銷,惹來同業不滿,幾個月後批發商停止供貨給他,包括375毫升紙包飲品,林偉駿為了紀念這一難關,原本將批發價定高38%作為零售價,自此以37.5%為準。

759阿信屋觀塘辦公室。攝 : 盧翊銘/端傳媒
759阿信屋觀塘辦公室。

猶幸公司有不少日本工程師,被林老闆派到祖家尋找零食貨源,終於在埼玉縣找到一家小型超級市場石井願意供貨,「他們只有兩間店,其中一間賣魚,即是街市,只有一間賣零食。」

同一件貨品,當時香港批發價7.5至8元,石井零售價才5塊多,大量入貨還有9折,林老闆看見無限商機,當下着令下屬繼續追尋,2011年日本311地震前共找到3個供應商。

那時候759只開了11間店,林偉駿向供應商承諾一共會開30間,還望加大供貨量。地震後日本零售市道一落千丈,林從危機看出轉機,豪言開夠60間,日本人很領他的情,自此供商不斷。

林不諱言發地震財,「這是比較坎坷,如果日本不是地震,令經濟更加衰退,內銷渠道積極轉為出口,我取不到這麼多貨,這是事實。近來日本內銷稍為好轉,有些貨便難取。」

因日本之名

日本零售分開內銷、外銷,林老闆循內銷途徑入貨,卻出口到香港,可會觸怒誠實的日本人?「日本經濟這麼差,跑本地市場的營業員也要交出業績,明知你賣出口都肯給你,有些還賣得興高采烈。」

後來店子改名759阿信屋,秉承80年代日本電視劇《阿信的故事》主角的奮鬥精神,此舉感動好些香港人,可惜這是美麗的誤會,「我不是說給香港人知,我是說給日本供應商知。我有個供應商叫田島屋,原來是他爺爺開的,日本人有好多幾百年歴史的公司,阿信屋也走這條路線。自己家族顯赫當然最好,但我家不是做零售,難道用我爺爺以前的鐘錶修理店?」

劇中主角阿信堅持做街坊生意,拒絕發展大型連鎖店,這與阿信屋小本經營之道不謀而合,「日本供應商的話事人大多50、60歲,他們對這部電視劇有認識,很容易掌握我們的市場定位。」

明明是香港公司,卻借用日本電視劇名字,有人批評他強充日本人,他駁斥道:「我是採取容易被人認識的角度,不是扮日本人。香港幾多公司起了日本名?橫汀(零食店)是不是日本名?一田(百貨)是新鴻基旗下的,為何叫一田?為何不叫沙田?」

中、日、港三地不同

林老闆跑遍中港日,深知三地人營商差異,日本人重視禮節,他到當地找貨源,禮數不敢少,「不要以為你下單便是大爺,很了不起,人家給你面子才給你貨品。你去日本旅行也不應當自己是皇帝,你是用錢換服務,應該互相尊重,你不尊重人家文化,你去人家地方幹嗎?你要炫富,你以為日本人沒錢麼?」

中國人做生意比香港人優勝很多,我們只有一個李嘉誠贏他們,其他都要輸,上面的人很會謀生,怎會經常財大氣粗?

林偉駿

中港兩地商人又怎生比較?「中國人做生意比香港人優勝很多,我們只有一個李嘉誠贏他們,其他都要輸,上面的人很會謀生,怎會經常財大氣粗?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只看見國內人在香港街頭大便小便,老實說,很多香港人不在街上大便小便,但一樣衰格(品格低下)。」

內地人在香港狂掃奶粉等貨物,卻令林看不過眼,「國內有些人好差勁,到香港買這麼多東西做乜Q(幹嗎),好有錢麼?他們要表現自己好有財富,買面子,這點我接受不到。」

記者請他比較中港日生意人交際應酬有何不同,他指大陸人喝酒注重豪情,「你能盡飲,代表你能開放胸襟,放膽地灌,這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大陸、台灣一樣有,如果你不懂開放,代表你放不下戒心,他日怎合作?」

他又道:「香港變了很多,吃飯已不是禮節,而是看成工作,今晚我和你吃飯是公司安排,應酬你一下,這是工作。如果你視為工作,投入感便低了。」訪問中他多番慨嘆香港今不如昔,很懷念舊日香港味道。

「日本人注重禮節,家中總會放幾個禮盒,隨時送人。以前香港也有這文化,好像過年送禮,但現在沒有了,所以阿信屋的日本禮盒不好賣,香港不再流行這套,這點我們要檢討,是否應該注重人情多一點?」

還是想做「舊日」的香港人

林偉駿愛中國,同時又欣賞日本,甚至認為倘使當年日本長期佔領香港,將有利我們,記者問他,來生願做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不能揀,我不是迴避你,因為我學佛,所以我認為不能揀,可能我想做香港人。」

我不是懷念英國管理,我是懷念舊日香港,其實大陸人也懷念舊時大陸。

林偉駿

可有懷念英治時代?「有,但與英國佬無關,我年幼時社會很純樸,這種生活很值得我們追思。今天的大牌檔全部是假的,吃一碗紅豆沙都是大陸貨,沒有以前那種味道。我不是懷念英國管理,我是懷念舊日香港,其實大陸人也懷念舊時大陸。」

他很不滿香港有些地方看似進步,實則倒退,「屯門友愛邨便友愛邨,為何商場叫H.A.N.D.S.?好老土。我媽媽住小西灣,小西灣街市叫什麼本灣街市,我真的頂不順。你說香港現代化,這不是現代化,是失去了輪廓。」

林老闆愈說愈傷心,「柴灣、屯門、將軍澳的商場都沒分別,你可能忘了自己身處何地。你在哪裏等人?日本城嗎,處處都是日本城;阿信屋嗎,可能處處都是阿信屋,死得,連我自己都覺得死得,沒有特色,沒有味道,18區都是一樣,乜Q(什麼)都一樣。」

與其選擇情歸中、日,不如還他一個舊日香港,「對,我只想做舊香港人,我不是說英治時代的香港人,我10歲送外賣看見貪污很嚴重,警察收黑錢,消防收錢才救火,安裝電話也要收茶錢,但整個民心還是很純樸。」

現在,香港大約有240間阿信屋零食店,林偉駿大搞多元化,開設茶餐廳、雲吞麵店、便利店等。

他道:「香港幾百萬人,可不可以變得純樸些?我覺得可以,新加坡比我們純樸一些,他們還有些味道。我們的競爭力就是這樣輸掉,來來去去都是那些東西,都是大家樂經營模式。為何我要搞多元化?我希望有所變化,這是我個人想法,但其實改變不了什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