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0月14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西非伊波拉(Ebola)新增病例已連續11周穩定在10例以下,但伊波拉病毒可在部份男性倖存者的精液中存活超過9個月,引起該病可能再次爆發的憂慮。
這些結果在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出現,提醒我們在伊波拉病例數持續攀升的同時,倖存者與他們的家人仍持續受到疾病影響。
研究者們對93名塞拉利昂(Sierra Leone)伊波拉男性倖存者的精液進行了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檢測,發現46人(49%)測試結果呈陽性(攜帶病毒)。這些男性發病時間不一,其中發病距今2至3個月的有9人,檢測結果全部呈陽性;距今4至6個月的有40人,六成多(26人)呈陽性;距今7至9個月的有43人,超過四分之一(11人)呈陽性,其中呈陽性者發病距今時間最長的達284天,遠超此前估計的3個月。
研究者們表示,雖然不確定呈陽性是否意味着病毒仍具有可傳染性,且通過性傳播的疑似個案很少,但仍需對伊波拉疫情結束後病毒可能通過性傳播再度爆發保持警惕。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對此表示,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伊波拉倖存者仍能感染他人,但這種可能性令人擔憂,因此建議倖存者採取避孕措施。世衞組織還建議,男性倖存者應在患病後3個月進行精液病毒檢測,並在之後每個月做例行檢查;此外,接觸精液後應徹底洗手,並妥善處理安全套。
倫敦衞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 David Heymann 也認同使用避孕套的做法,但強調應避免為倖存者帶來歧視。他指出,過去幾次疫情重燃都不是由倖存者引發,本次疫情前也沒有發現性傳播個案,建議社會學家、衞生團隊與當地社區領導人合作,避免在語言上對倖存者產生冒犯。
聲音
對男性埃博拉倖存者提供檢測和諮詢至關重要,同時需對其家人提供支持。
我們必須達成更強勁、更大膽、更有效的治療協定,以提高(伊波拉患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