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6台灣大選

不能太「統」,國民黨必須「換柱」

「換柱」風暴從7月鬧到10月,從來就不只是傳聞。黨中央想要挽救立委選情,洪秀柱陣營則想要借國民黨發揚統派理念。

特約撰稿人 喬俠青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5-10-06

#2016台灣大選#台灣

十月六日,洪秀柱出席在競選總部的演説。 攝 : 張國耀/端傳媒
十月六日,洪秀柱出席在競選總部的演説。

國民黨換柱行動正式啟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7日在討論是否舉行臨時全代會「換柱」的中常會前發言表示,該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多次提到的兩岸政策,均與國民黨長期主張和台灣主流民意有所偏離,他希望洪回到國民黨的主張,以獲得台灣主流民意認同。

事實上,朱立倫早已公開強調,「九二共識」是國民黨非常重要的基礎。在發表此說法後沒幾天,在總統府,馬英九總統神情嚴肅,語氣高亢當面向主張「一中同表」的洪秀柱說,兩岸路線必須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洪秀柱的兩岸主張,讓府黨頭痛萬分,「換柱」從傳言變成真實,一切都跟「路線之爭」有關。

國民黨如今是亂成一團了。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出乎意料成為國民黨正式提名的總統參選人,又出乎意料極可能成為史無前例第一個被「換掉」的總統參選人。這一切,都要從2014年11月29日的九合一選舉開始談起。

藍軍1129慘敗,洪拋磚崛起

開票那一晚,沒有人想到,國民黨會敗得這麼慘,台灣本島由藍營執政的縣市,只剩下北部的新北市、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其餘都是綠油油一片。更引發輿論譁然的是,尋求連任成功的新北市長朱立倫,竟然僅贏對手不到2萬5千票,勉強保住國民黨在六都的唯一命脈。這樣的結果,當日就有藍營人士悲觀說,「2016年的總統大選,完了!」

由於馬英九在台灣執政的聲望、民意相當低,不但國民黨內對未來憂心忡忡,另一股對將來感到極度擔憂、焦慮的政治力量,就是台灣的「統派」。

「統派」指的是主張台灣未來應該與中國大陸尋求「政治統一」的一股政治力量。早年「統派」這個標籤全等於「中國國民黨」。但隨着台灣政治走向「民主化」和「本土化」,國民黨內主流主張逐步從「統一」轉為「維持現狀」。「統派」逐漸被擠壓出國民黨,最著名的就是1993年國民黨內派系「新國民黨連線」出走,另立門戶成立「新黨」。

洪秀柱當年就是「新國民黨連線」的活躍成員,只是沒有選擇出走。她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說過自己當時的心境:「青天白日黨徽蒙塵,是要把它擦乾淨,不是就此丟入垃圾桶。……總要有人守住這個家,把家清乾淨,讓『兄弟姊妹』再回來。」

洪秀柱口中的「兄弟姐妹」,指的就是不滿前總統李登輝的「本土路線」而出走另立門戶的統派成員。「守住家,清乾淨」的執着,終於在22年後得到了實踐的機會。

只是,從2014年3月爆發反黑箱服貿協議的太陽花學運後,他們發現台灣社會的氛圍驀然轉變,統與獨的力量,出現強大的對比與落差。台獨勢力再起、「台灣可能永遠脫離中國」,這般的憂慮,最終在2014年那場台灣有選舉以來,國民黨遭遇史上最大潰敗獲得印證,而此更加深這股「藍色憂鬱」情緒的迸發。

伴隨1129的挫敗,統派立場鮮明的學者,包括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謝大寧等人,開始謀思如何替台灣的統派找到一個延續命脈的途徑,尤其是「誰」適合擔任出頭的角色。國民黨黨政人士透露,張曾向洪秀柱與藍營人士游說,認為洪應該參選國民黨主席,把國民黨帶回到正確的道路,才能起死回生。

他們很清楚,2016年民進黨上台已是不可阻擋的結果,統派若再無得以茁壯的棲身之處,恐難再與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相抗衡。因此,策略上要激發、鼓舞、找回「中國國民黨」傳統的支持者。

這條所謂的「正確道路」,就是回到追求兩岸政治統合,落實憲法對國家統一使命的那個「中國國民黨」。在他們看來,台灣統派力量漸漸萎縮,這股香火絕對不可熄滅,敗選後的國民黨,亟需浴火重生,且也必須回到昔日的那個國民黨,如此,統派的命脈才能得到延續的機會。

他們很清楚,2016年民進黨上台已是不可阻擋的結果,統派若再無得以茁壯的棲身之處,恐難再與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相抗衡。因此,策略上要激發、鼓舞、找回「中國國民黨」傳統的支持者;明年總統敗選無所謂,藍軍立委席次銳減,亦也無所謂,只要有10%到15%的深藍鐵衛軍,這就是統派延續命脈的基礎。

黨政人士回顧這段過往,就是看到洪秀柱參選以來,所有的主張、論述和策略,都與深藍統派的寄望,幾乎完全一致;審視洪參選至今的言論,都是從2014年九合一敗選說起,批評國民黨路線模糊了、退縮了、該堅持不敢堅持等等;最關鍵的是,洪秀柱的兩岸主張,「一中同表」、「不能說中華民國的存在」、「兩岸分治而不分裂」,以及10月初拋出的「終極統一論」,「藍軍人士都知道,這些都是張亞中等人的手筆」,黨政人士說。

兩岸主張爭議,2016選情恐瓦解

洪秀柱從投入選戰開始,便毫不避諱地拋出高度爭議的兩岸主張,態度堅決想要打一場理念宣傳之役,完全不顧總統選情可能因此瓦解,更未考量藍營立委恐受到波及連累。7月間,國民黨中央發現苗頭不對,趕緊出面勸告制止,洪卻大發雷霆,以教訓姿態責問黨務高層,怎可如此「沒出息!」洪說,她為了理念參選,不能為了選票模糊理念,重蹈國民黨慘敗的覆轍。

自此,位居國民黨主流的政治人物這才恍然驚覺,或許洪秀柱的參選並非為了追求勝選,恐怕更多是為了實踐、宣揚「統派」對台灣前途的理念。偏偏,這些想法理念與台灣社會格格不入,距離主流民意非常遙遠。果然,洪的聲勢逐漸下滑,國民黨立委則是一個一個應聲倒地。

洪秀柱的「非典型選戰」,在國民黨高層眼中,無疑是「自殺式的選戰」。基層的藍營人士指出,洪走訪基層,對地方議題不了解,對地方需求不清楚,常常聽了半天都一頭霧水,「這樣要如何與基層產生連結!」更要命的是,洪每到一處,最後一定大聲宣揚「兩岸理念」,地方的農業、產銷、觀光、高科技業的發展,全部都與「兩岸」有關,彷彿解決了「兩岸」,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各地的立委、各個地方黨部回報黨中央的情況均是如此,黨務高層每每搖搖頭大呼:「我的天啊!」

洪秀柱另闢路線、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國民黨現行的政策,明顯深藍化、新黨化。

6月中,洪秀柱通過黨內初選的民調門檻,成為準總統提名人,黨中央提供辦公室給洪陣營進駐,提出一個條件,張亞中這些人必須退出輔選團隊。黨務人士證實,確實曾有這樣的提議,因為張的主張太明顯、太鮮明,黨中央要考量的除了總統,還有立委選舉。

果真如同這些統派的預期,洪秀柱確實爭取到15%左右的鐵桿藍軍的支持者,但,洪的支持度卻再也爬不上去了。接下來的場景是,洪每天的選舉行程依舊蜻蜓點水,聲勢毫無起色,藍營立委更是雪上加霜,五五波的選區被超前,北部原本優勢選區的領先,竟慢慢遭對手拉近;立委們再也受不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最重要,沒人想陪洪秀柱續玩這場理念宣傳大戰。誠如台灣諺語所稱:「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立委們只能各自找「出路」了。

從洪秀柱參選以來,洪陣營與朱立倫的黨中央,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衝突與矛盾。大到包括選舉經費該由誰買單、為何洪陣營人員下鄉基層的住宿費還要黨部支付;小到洪陣營人員囂張跋扈,做什麼都不會事先和黨中央商量,把黨部當作下屬單位。凡此種種,均讓黨中央相當不爽。

而擺在面前最嚴峻的問題就是,看在國民黨主流人士的眼裏,洪秀柱另闢路線、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國民黨現行的政策,明顯深藍化、新黨化。深藍統派打算借力於國民黨,黨內未必都有知覺;不過,國民黨地方本土大老推動的「台灣國民黨聯盟」,很清楚知道洪秀柱這條路線對國民黨的衝擊,還有對「本土國民黨」空間壓縮的嚴重性;這個舉動,不只是對洪陣營路線的反對,同時對「換柱」行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九月政爭延續,馬卸任焦慮

在國民黨內,一直存在着「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國民黨」兩股勢力與路線之爭。爭執的戰線約莫和「台灣本省籍」、「大陸外省籍」的區分相互重合,因此「政爭」又常被解讀、詮釋為「省籍紛爭」。

2013年馬英九對王金平發動的「九月政爭」,不單是2005年兩人激烈競爭黨主席遺留的齟齬和不信任、權力分享不平衡累積的權力矛盾與衝突,更深層的是,兩邊不同屬性的族群,有完全不同的解讀,一邊認為王金平勾結綠營,刻意杯葛馬政府施政;一邊則認為遭到排擠、欲剷除一個本省籍的本土派立法院長。

洪秀柱無疑比馬英九所象徵的「中國國民黨」,更具有基本教義式的代表性。9月底那場在圓山大飯店舉行的「台商挺柱大會」現場,竟然有支持者高喊「打倒王金平!」凸顯與反應的,便是一定程度上的族群差異。

馬王之間的矛盾,國民黨內部非本土與本土之間的矛盾,亦是洪秀柱現象的另一個結構性因素。眾所周知,王金平想要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馬總統;馬很清楚,王的勝選機率不高,馬最不願意見到的局面,就是王在藍營立委的支持下,選後成為國民黨的新龍頭,屆時卸任總統的馬,斷無立錐之地。

即將卸任的最高權力者,最害怕的就是影響力不再,也就是權力流失的失落感。2007年民進黨與時任總統陳水扁的處境,深綠勢力的抬頭與強烈焦慮,正好映照到現在的國民黨與馬英九。

深藍統派想要在馬英九交出黨主席之後主導國民黨兩岸政策路線,一連串的陰錯陽差之下,洪秀柱意外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讓深藍統派看到了,也得到了機會。惟接替馬英九的朱立倫,想讓國民黨走的路線,卻是另一個方向。

依照朱立倫原先的謀劃,基於馬政府執政民怨高、九合一選舉的慘敗、他未能大贏連任新北市長等因素,朱早打定主意,不願投入已無勝算的總統大選。朱想要的局面,就是由王金平參選總統,目標當然不是元首大位,而是由黨中央穩住深藍基本盤,由王穩住黨內本土派,一舉拿下國會多數席次,2016年成為具國會過半席次的最大在野黨主席。

還記得朱立倫剛接任黨主席時主張「修憲改成內閣制」,提出「恢復閣揆同意權」。反映的其實就是這樣的大戰略:只要國民黨仍然擁有國會多數,2016年就有籌碼向民進黨總統進行「喊價」,發揮國民黨的優勢,主導兩岸關係,壓縮民進黨政府的施展空間。只是這一套想法,如今早已被人淡忘。

黨務高層形容,原本以為洪秀柱通過初選帶動的藍軍氣勢,能夠轉移到立委選戰,沒想到「就像水淹國民黨,水越淹越高,每個人都快要滅頂!」

現在,一切都成為泡影,整個局都亂了套,原因就出在馬英九不樂見王金平登記參選。那時,完全不具備參選總統條件的洪秀柱,竟由一塊號稱是為「引玉」的「拋磚」,先是完成連署,甚至通過了高門檻的民調,一切都令人意外。黨務高層事後坦言,本來以為洪通不過初選程序,只要無人參選的局面確定,朱還有機會與馬「溝通」,再推王金平出馬,落實原本的政治布局與盤算。

沒想到洪秀柱成為準參選人,提出的主張惹來高度爭議,選舉的步調荒腔走板,立委的選情不但沒有拉抬起來,反而陷入崩盤窘境。眼前的局面,與朱立倫當初的設想完全背道而馳,立委席次不僅難以過半,甚至可能大幅潰敗,國民黨甚至可能淪為小黨,這夢魘迄今揮之不散。黨務高層形容,原本以為洪秀柱通過初選帶動的藍軍氣勢,能夠轉移到立委選戰,沒想到「就像水淹國民黨,水越淹越高,每個人都快要滅頂!」

「換柱」風暴從7月鬧到10月,從來就不只是傳聞。黨中央想要挽救立委選情,洪秀柱陣營則想要借國民黨發揚統派理念,雙方的目標不同,想法分歧,完全沒有交集。國民黨終於決定出重手,不惜翻臉也要拔掉洪秀柱。朱陣營獲得馬英九默許絕對是一大關鍵,因為包括馬在內的藍營重量級人士已經覺察,一旦立委崩盤,所有人都會跟著着國民黨這艘鐵達尼號一起沉沒。

逼退壓力排山倒海,面對黨中央的攤牌,洪秀柱反擊的第一步,還是回到張亞中身上。在9月17日、9月25日兩度勸退之後,朱立倫於10月3日再度勸洪退選,洪隔天立刻找來了張等統派幕僚到黨中央開會。黨務人士形容當他們看到張亞中現身黨中央時,心境只能用「五味雜陳」形容。洪陣營也開始進行網路動員,號召深藍支持者出面「挺柱」,甚至出現「朱立倫才應該交出黨主席」的聲音與主張。

權力之爭的背後,就是路線之爭。洪秀柱對台灣前途的政策主張,即使國民黨黃復興黨部(編案:指專責組織外省籍退伍軍人的分支黨部)也難以接受,更別說黨內本土派。國民黨府院黨立場一致,「換柱」已是難以避免的結果。一位黨務人士對端傳媒記者強調,號召再多的人包圍黨中央,愈是高喊「朱立倫下台」,愈不可能改變這個結果;因為,搞政治講的是實力,有選票,才有席次、才有職位,不是靠「傳教」。只是,終於鬆口稱「我願意承擔」的朱立倫,也有被馬英九背棄的風險,國民黨的春天,恐怕還得再等等。

一中同表

「一中同表」是處理兩岸問題的一種主張,最早是在2004年時,由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提出;投入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也在其兩岸政策中提出此一論述。洪秀柱認為,「九二共識」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應從「一中各表」、「一中不表」,走向「一中同表」,倡議以「整個中國」來補強「一個中國」,承認現今兩岸憲法主權宣示重疊、憲政治權分立,兩岸是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憲政政府,但並非隸屬關係的真實法理現狀,即「互相承認,互不隸屬」。惟此主張爭議性大,洪最後撤回「一中同表」,回歸「一中各表」。

九月政爭

九月政爭是發生在2013年9月的政治事件。起因是時任檢察總長的黃世銘向公眾披露,立法院長王金平、法務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等人涉嫌關說,馬英九總統還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以「如果這不是關說,什麼是關說」一語譴責王金平。馬英九隨後要求開除王的黨籍,並獲國民黨考紀會一致決議通過;但不服的王金平決定訴諸法律解決。一、二審法院均判決王金平勝訴,國民黨繼續上訴最高法院,但因期間黨主席換成朱立倫,朱表示不承接訴訟;2015年4月23日,最高法院判決,王金平勝訴確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