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
出版社:聯經出版(台北)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作者:楊凱麟
文/端生活文化組
用法國的哲學思想,對文字與影像作品進行分析,是這本書在做的事情。
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在西方思想比較盛行的當今世界,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似乎也都是從西方引進而來。但本書中引用的法國哲學思想比較不同的在於,他主張的是用異者的身份來看待事物。不是以一個西方思想者的角度來看,而是以不受本土語言及規則束縛的異者的角度來看。
這就好像小說中經常出現的靈魂出竅的場景,魂魄漂浮在空中看自己的驅殼。魂魄本身也來自「我」這個個體,但漂浮在空中後,便不再屬於「我」所在的世界,變成了這個世界的異者,也就是在從異者的角度,重新看待「我」和「我」與所在世界的關係。
雖然本書分析的對象有東有西,但他主要的側重點在東方作品上。在書寫的部份,作者楊凱麟花了兩個章節來分析台灣小說家駱以軍的作品。並不是簡單的文學分析,作者探討了駱以軍小說誕生所需的時間性與空間性。比如,作者認為駱以軍在寫《西夏旅館》時並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在講他準備講一個故事時的準備過程。對故事的入口如此擺放,是造就了《西夏》中交錯的時間性的其中一個原因。
如果讀者覺得本書有點艱澀難懂,這或許也在作者的意料之內。因為作者在書中寫到:「從事哲學,並不是去透過一般性意見促使其變得可以被理解,而是去促使動搖、位移、改變、激怒,以及使陳腔濫調閉嘴,以利於流變。『是為了刺痛他們,如同牛虻刺痛一匹馬一樣』,蘇格拉底說」。
因此,讀本書的意義或許不在於完全理解法國的哲學思想,而是在他的帶領下,換一種角度,用「異者」的方式來重新看待在地作品。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