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父母遇上童年的自己

「父母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無論在夫妻間或對於子女,懂得自我檢討,適時道歉, 反而更獲得尊重,也能把受挫或憤怒的情緒得以紓緩,亦會為孩子樹立謙卑的好榜樣。」

刊登於 2015-10-02

當上媽媽,我們很容易就在自己身上,看到當年媽媽的影子,也在孩子身上,看到年幼時的自己。相片由Esther Chu提供

當你有了孩子,會發現再次遇上自己的童年。

前幾天就有一個好例子。兒子肚餓,嚷着要自己煮麵,我對他說:「你可以煮,不過需要負責清潔及執拾。」他當然答應。

老實說,容許兒子自己煮食,比我煮給他吃所做的功夫更多,為了確保安全,我要在旁邊監察整個過程,當兒子動手剪開即食麵內附的調味包時,總如我預期,把味粉瀉滿整個爐頭,為讓他能夠獨立,我堅持不出手,留待他填飽肚後自己收拾殘局。

麵,其實他煮得不錯了;至於執拾,卻依然非常甩漏。

兒子吃過麵後,立即玩他至愛的LEGO ,完全忘記清潔這回事。他被我「提醒」後,也識趣地乖乖放下手上的玩具,到廚房洗碗去,然後又極速跑去砌他未完成的LEGO。而廚房爐頭上,依然擱着那未洗的不銹鋼煲。

我於是再三叮囑他要清理好廚房,今次他把煲洗好了,但煮麵後的殘渣及味粉仍散佈在電磁爐上。我一邊忙着處理自己的工作,一邊進出廚房,催促他完成應盡的責任,過程如同拉牛上樹,他邊做邊記掛着自己的LEGO,而我的煩躁指數一直上升,失去耐性,覺得理所當然地要狠狠教訓他一頓。

當我準備「開火」之際,腦海卻忽然出現這些依稀聽過既沉重又刻薄,幾乎和整件事情無關的説話:

「我要忍你忍到幾時?你唔知道阿媽辛苦嗎?」

「我受夠了,你鍾意點就點,我唔理你!」

「你再係咁樣,我乜都唔俾你做,睇下你點?」

「點解你咁大個都可以唔識?」

這些說話如恐怖襲擊般殘忍,是父母發洩情緒的炸彈,只會殺傷孩子,對管教他們沒有一點功效。

當父母處於壓力及疲倦之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錯判兒女的行為,把不滿情緒加諸在他們身上。

更加可怕是,童年時曾令自己感到挫折的教訓説話、兇悍語氣、凌厲眼神,在一剎那間,全都出現在自己身上。當我把當年母親教訓我的說話,漏了一句出口,兒子怯弱的反應,彷彿是以前的自己。他在重複着我受過的傷害。

原來童年經歷所帶來的影響,可以一直延續到成年。如果我不好好處理自己的過去,謙虛地尋求改變,無論我懂得多少派別的教養知識和技巧,若沒有一個更新的思維去承載,只不過是新酒裝在舊皮袋,皮袋一下子會裂開,酒也保存不了。而我最不願意見到,就是不知不覺間,給予兒子自己也接受不了的管教方式,重複了我部分最不喜歡的童年。

不過,生活在香港,事事講求效率,很多父母也如我一樣,希望盡快把子女收伏得帖帖服服。當遇到兒女失控時,父母也容易隨之失控,明知不應對兒女說的話或會傷害他們的行為,都因為不懂疏導快將爆發的情緒,結果以管教為名,全然發洩在兒女身上,最後兩敗俱傷。

最近也發現一個現象,不少年輕夫婦為了減壓,其中一方會像孩子一樣沉迷各種電子遊戲,以為在電子世界裏歇息一下,可以平伏因教養兒女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最終卻被配偶埋怨經常打機,不理孩子,反而掀起沒有預料的婚姻問題,夫婦日吵夜吵,不就是很多人童年時爸媽的狀態嗎?

找你信任的人分擔教養路上的種種挫折與憂慮,同時建立教養新思維,是改變的第一步。

還有一個的良方,就是懂得說「對不起」。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人總會犯錯。我們在童年所接受「父母永遠是對的」的專橫管教方法,對今天的孩子已不適用。父母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無論在夫妻間或對於子女,懂得自我檢討,適時道歉, 反而更獲得尊重,也能把受挫或憤怒的情緒得以紓緩,亦會為孩子樹立謙卑的好榜樣。

所以,我決定帶着新皮袋,走進兒子的房間,悄悄地倒出我喜歡的新酒,跟他說一聲「對不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