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首梁振英施政報告提出為18個區議會各自預留1億元推展社區重點項目。這無疑給之前只有數千萬預算的區議會下放更多職權。事實上,早於曾蔭權年代,港府已開始嘗試對區議會增撥預算,並擴充其職能。兩年過去了,18個項目最終敲定,他們是否經過嚴格的提案、審核、諮詢和投票決定?又是否能發揮一億元的最大價值?重點項目的社會影響到底是什麼?這些都是下一屆區議會必須學習的經驗和汲取的教訓。


被坊間戲稱為「大埔天安門」項目其實全稱為「改善林村許願廣場的旅遊配套設施」設計方案。
林村許願廣場改善工程建議包括興建主題許願廣場、有蓋舞台樹屋、文化廣場、停車場及設特色攤檔售賣鄉村小食及手工藝品,預計於2017年落成啟用,希望藉此吸引更多遊客。林村許願廣場啟用後,將會舉辦香港許願節、露天音樂會、傳統鄉村美食節及舉辦鄉村歷史文化導賞團。

在網上扣帽子稱項目為「林村天安門」係製造議題,為反對而反對,增加知名度。
五千萬起天安門式舞台?天安門死咗咁多人,盂蘭節做神功戲比鬼睇呀?

葵青區是老區之一,老年人口及基層家庭比例較高。由於區域分散,無法整合成一個硬件惠及整區,將項目鎖定在健康服務上是各方一致認為的最優方案。最終決定,牙科醫療服務以流動模式運營。同時,在葵青五大分區都設立眼科健康中心。
葵青區在這個「一億」重點項目中,工作透明度非常高,清楚本區定位及人口結構。
此外,葵青區也是唯一一區採納類似創投啟動基金的做法。中標營運者起初會獲得區議會財政支持,運營一段時間後自負盈虧。

葵青區在此一億項目,不單止表現優異,更開發了決策及推廣政策的新模式,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