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為什麼讓梨?

「有些人擔心,給孩子的自主空間太大,會不會嬌生慣養,令其物欲無邊。事實上,在製造慾望的多種因素中,限制和禁止功莫大焉。吃不到的巧克力最美味,玩不到的玩具最好玩。」
插畫:《樹林上空飛來一隻熱氣球》作者: Ka (卡乎的女兒)
風物

女兒和一個男孩各買了一瓶飲料,面對面坐下。男孩說:我們交換一杯吧。女兒笑笑說:好啊。男孩又說:你給我多倒一點,我給你少倒一點。女兒又笑笑說:好啊。他們各自喝了一陣,果真如約,男孩以半杯換去女兒一杯。

時光倒流,回到東漢,女兒手裏的飲料變成了梨子,而對面那個男孩叫孔融。當然,那個故事裏沒有女孩,女兒姑且喬裝打扮吧。孔融說:我要吃小的!女兒笑笑說:好啊。大人沒聽見,孔融提高聲音說:我要吃小的!女兒說:我已經讓給你了啊。

跟女兒相比,孔融真是太計較了。他計較梨子的大小,以換取大人的歡心。再說,也許大家都喜歡吃美味小梨呢,你不能都佔了。

女兒有一個玩具,會製造泡泡的美人魚,她喜歡得不得了,不玩也要每天看看,看它是否安好。上周,她把它放在書包裏,帶到學校裏玩,卻沒有帶回來。「我的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我借給她玩了。」她說。我隱隱覺得,它將有去無歸。

果然,第二天,那個女孩要求女兒送給她。女兒竟然答應了。我暗自惋惜,那個玩具很貴,但我沒告訴女兒。

有人誇獎女兒善良、大方、成熟,我照單全收。不過我覺得這些不是全部的原因。她有時也非常計較。有一次,媽媽把她揀回來的小石頭當垃圾掃走了,她大哭大鬧,直到媽媽把它們找回來。因此,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活得輕鬆、自主,而且有自己的判斷。

自己的玩具自己作主

從女兒一出生開始,我就要求家人和朋友,不要強迫她分享玩具。玩具之於孩子的意義,並不亞於房子和車子之於大人。和大人一樣,孩子需要個人資產的安全感。

除了不會被人隨意剝奪,安全感還包括自主處置權。我告訴女兒,只要是她的東西,她都可以自己決定,玩還是不玩,送誰還是不送誰,保留還是扔棄。當然,她可以徵求爸爸媽媽的意見。同樣的道理,別人的東西,包括爸爸媽媽的,未經同意碰都不能碰。

一起逛商場的時候,她每次可以且只能買一樣東西,至於買什麼,由她自己決定。一般而言,家裏已經有了的東西,不能重複購買。

有些人擔心,給孩子的自主空間太大,會不會嬌生慣養,令其物欲無邊。事實上,在製造慾望的多種因素中,限制和禁止功莫大焉。吃不到的巧克力最美味,玩不到的玩具最好玩。

同時,也不要低估孩子的理性。一個看起來超出常規的東西,比如太大,太新奇,她在決定購買之前,都會向大人尋求幫助。有些東西太貴,不值得花錢,我勸她再找定價合理的東西購買,她也能理解。如果她實在喜歡,我也會讓步。

正因為自己的玩具自己作主,女兒很喜歡贈送朋友或者和人交換。有時她會強調說:這是我的,不用問爸爸媽媽,我就可以送(借)給你。她還會同時拿出幾個,讓朋友自己挑選。

小孩當然喜歡小東西

不可否認,物質生活豐富,不必患得患失,是女兒比我小時候活得輕鬆的重要原因。但是,這並不是某些人所主張的「窮養兒富養女」。那種說法不僅是性別歧視,而且包含着大人的市儈和庸俗。

兩前年,「孔融讓梨」的故事在中國引發激烈的討論。一個上海的中學生,在要求寫出讀後感的試卷上寫道:我不會讓梨。老師判給零分,父母不服。輿論爭論的焦點是,一方認為要讓孩子懂規矩,一方認為要讓孩子說真話。

我們經常讓女兒分東西。她的邏輯是,小孩吃小的,大人吃大的,孔融自然會把大梨子給哥哥吃。這是她正常的生活經驗。無論衣服、玩具、杯盤還是紙筆,莫不如是。在物質並不匱乏的當下,大小、新舊、多少及貴賤等觀念,往往是大人們念茲在茲,灌輸給孩子的。

每次出門旅遊,女兒都會揀很多石頭、貝殼、樹枝或落葉,我從來不會告訴或者暗示她,這些東西不值錢,沒有必要千里迢迢帶回家。如果太多了,我會讓她精簡一些。因為是自己蒐集的,她覺得比隨處可以買到的紀念品珍貴得多。

女兒的衣服鞋帽,大多是別的孩子穿過的舊物,來自朋友或者跳蚤市場。無論新舊,有人送來,對她都是同等的禮物。去跳蚤市場,也是她的一大樂趣。說到衣服或玩具,我們也從來不會加上「新」、「舊」二字以示區別,更不會把「給你買件新衣服」作為承諾。

這些觀念,也許將來會從外面進入她的思想。至少到目前為止,她覺得衣服輪流穿,直到破舊,理所當然。她自己也在考慮,什麼時候去擺個攤,去把自己不能再穿的衣服處理掉。也可以直接送到垃圾站的舊衣服箱裏,但那樣似乎不夠好玩。

輿論認為,孩子心裏的真話,一定和大人一樣:誰都想要大梨,我才不讓;想要我讓,請給足表揚。在女兒看來,事情是這樣的:如果你比我小,你當然想吃小梨;如果你比我大,卻想吃小梨,嗯,有點奇怪,不過沒關係,我可以讓給你。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