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Amy Winehouse,歌后是怎樣被毀掉的?

是誰把她推向不歸之路?無孔不入的狗仔隊固然咄咄逼人,媒體消費她的天賦才華,也在消費她的個人隱私;當然,還有她的父親、前夫、經理人⋯⋯

刊登於 2015-09-22

[對號入座] 電影是一扇窗,一部電影又可延伸到另一部電影,邀請我們憑票對號,或自由入座,看窗外有窗,感受更遼闊的天地。

AMY

導演:Asif Kapadia

片長:128分鐘

以英國已故歌手Amy Winehouse生平為題材的紀錄片《AMY》,在康城影展首映前,她的家人(主要是她父親)曾公開指責影片失實,誤導觀眾,要求導演重剪,否則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看過這部紀錄片的話,自會明白Amy父親何以大動肝火。影片不是在歌頌新晉歌后短暫一生的耀眼才華,而是講述了一個擁有天賦的少女如何走向自毀的故事,不但沒有描述她父親如何幫助女兒度過難關,更暗示他對女兒的不幸遭遇責無旁貸。

2011年,年僅 27歲的騷靈歌手Amy Winehouse被發現暴斃於倫敦寓所內(無巧不成話,多位知名音樂人,像Kurt Cobain、Jimi Hendrix、Jim Morrison,都在27歲英年早逝)。她生前只出版過兩張專輯,已躋身國際巨星之列。首張專輯《Frank》(有說名稱源於她喜愛的法蘭仙納杜拉)在英國大賣,第二張專輯《Back To Black》更奪得格林美獎(Grammy Awards)五個獎項。天生滄桑的聲線、招牌的蜂巢髮型、遍體的紋身、誇張的貓眼妝,成了她的標記。然而有關她的負面新聞亦接踵而來,吸毒酗酒,被控傷人,給媒體譏為「毒后」,無法取得簽證赴美參加格林美獎。在貝爾格萊德的巡迴表演更因醉酒不能演唱,被喝倒采,餘下演出亦須取消。最後,就如香港「盛夏藝術祭」為《AMY》撰寫的影片簡介所形容:「名字裡有酒,聲音醉人,卻比任何人都先醉倒,死於酒精中毒。」

英國第五台(Channel 5)在她剛去世時曾播出一小時節目《Amy Winehouse: The Untold Story》總結其一生,當中訪問了她的父親、令她沉淪毒海的前夫,以及為她撰寫傳記的作者等。環球唱片公司其後找來曾拍攝紀錄片《極速傳奇:冼拿》(Senna)的導演Asif Kapadia,搜集了許多未曾曝光的錄像,加上大量訪問,企圖拼出更完整的歌后面貌。紀錄片由她14歲那年為好友慶生,以她獨特嗓音唱出〈Happy Birthday〉的片段開始。這個私密的錄像片段已為影片定調:這是關於她成長(及步向死亡)的記錄,要呈現私下的她,而非公眾眼中的她。

這個私密的錄像片段已為影片定調:這是關於她成長(及步向死亡)的記錄,要呈現私下的她,而非公眾眼中的她。

Amy九歲時父母離異,影片提到她年輕時已有暴食症跡象,瘋狂進食之後扣喉,家人卻好像視而不見。而叫Amy父親不滿的,是影片引述他的其中一番話,事緣2005年Amy出現酗酒問題,經理人要求把她送到戒酒中心,她叫父親為她下決定,當時他認為女兒情況不算嚴重(不像後來又吸毒又酗酒),故此毋須接受治療,而影片則指出Amy就這樣錯過了在走紅國際之前接受治療的最好時機。此外,當她在2009年處於低潮期間跑到聖盧西亞島(St. Lucia)避靜,父親卻前來拍攝以他自己為主角的紀錄片《My Daughter Amy》,雖然他聲稱已徵得女兒同意,但從影片《AMY》所見,當他女兒在努力避開媒體和狗仔隊的鏡頭時,他卻帶著攝製隊闖進來了。

影片敘述Amy生平之餘,更是在追問她的命運何以至此,是誰把她推向不歸之路?無孔不入的狗仔隊固然咄咄逼人,媒體消費她的天賦才華,也在消費她的個人隱私。而影片更指出她身邊的人(尤其的男人)往往做出對她不利的決定,例如愛出風頭的父親、曾誘使她吸毒並且不大情願讓她戒毒的前夫、在她不願前往貝爾格萊德作巡迴表演時趁她爛醉把她抬上飛機的經理人。而她的性格,又總是把那些對她有害的人吸引過來。她因為曾受傷害,從刺痛中得到靈感,把自身遭遇譜寫成歌,到了一天她不願重複唱著過去的傷痕,世界卻不明白。當她成為巨星,成為搖錢樹,就被囚於自己的成就裡。以致她猝死前那個晚上忽然感懷,跟保鑣說:「如果放棄歌唱天賦可以換來走在街上不受干擾的自由,我情願放棄。」(If I could give it back just to walk down that street with no hassle, I would.)

她的性格,又總是把那些對她有害的人吸引過來。她因為曾受傷害,從刺痛中得到靈感,把自身遭遇譜寫成歌,到了一天她不願重複唱著過去的傷痕,世界卻不明白。

有評論質疑《AMY》放大了她的私生活,沒有把重點放在她的音樂上,而對於早逝的音樂人,男的都容易被神化,女的卻常被視為薄命。亦有評論認為影片其實也在消費她的個人隱私,對死者缺乏尊重。Asif Kapadia明顯關心Amy這個人的遭遇,多於她的音樂造詣。他無疑是個成功的storyteller,從繁多的片段裡,梳理出一個引人入勝且教人心痛的故事。是否足夠客觀,則見仁見智。而影片難得的是搜羅到不少珍貴片段,讓觀眾看到年少時略帶害羞的Amy,以及成名後跟偶像Tony Bennett合唱時的緊張和興奮。片末Tony Bennett那句「我會對她說:放慢腳步,你活得夠長的話,生命自會讓你懂得怎樣好好活下去。」(I would have said to her, slow down. 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簡直是金石良言,他甚至認為Amy活下去能有Dinah Washington的成就,但她走得太早,已無緣聽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