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人工島飄移7米 港珠澳大橋恐將延期

刊登於 2015-09-23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攝 : Billy H.C. Kwok/端傳媒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

香港路政署近日承認,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中的人工島,自去年填海施工至今移動了最多6至7米。路政署解釋,人工島是香港首次以非疏浚方式填海,這種施工方式下出現陸地移動是普遍現象。但受此影響,香港口岸工程或將不能按時在2016年底完成,完工時間「仍需評估」。

去年施工起,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地上錄得不同程度的移動,最多達至約6至7米。

路政署

曾任職《南華早報》的資深傳媒人 Howard Winn 最早在個人網誌揭露此事,他引述工程師指,人工島上部份填海的土地移動了20米,但路政署予以否認,指土地只是移動了6至7米。工程師還對 Howard Winn 表示,人工島的大部份工程已經因此暫停,解決方案正在商討中。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移動6至7米並不常見,估計是填海地底部的鋼筒插入泥土不夠深,被周圍的淤泥推動,懷疑是前期勘察工作不清,或估算失誤導致。路政署則指淤泥厚度在10米至30米間,但並未交代是否有鋼筒被推動。路政署網頁顯示,該人工島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駐地盤工程師來自奧雅納工程顧問(香港)有限公司。

路政署將土地移動歸結為非疏浚填海方式導致。此次人工島的中央填海部份和海堤都沒有採用疏浚方式建造,而是於填海前先在海床的淤泥上鋪設土工布和砂層。路政署曾在工程網頁上強調,這種新的填海方式基本無須浚挖和傾倒淤泥,優於傳統疏浚方式。

雖然土地出現移動,但人工島上已經批出7份與港珠澳大橋工程相關的建設合約,都仍在進行中,若受此次影響而延誤,估計將會涉及大筆賠償。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面積約130公頃,其填海工程於2011年11月30日展開,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已批准304億3390萬港元為該島一系列建設的工程資金。路政署指,香港口岸作為港珠澳大橋三大口岸之一,將作為未來的運輸樞紐。

69.9
路政署網頁顯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人工島,填海造島的合約造價為69.9億港元。

聲音

若港珠澳大橋因本地工程的完工時間延誤而未能於 2016年年底啟用,每年將蒙受約人民幣22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及令香港、內地及澳門三地蒙受間接經濟損失。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2012年於立法會發言

怪罪這些因素(非疏浚)帶來的問題幫他們(路政署)掩飾了技術上的失敗,也給了他們很好的藉口,他們會說在繼續推進工程之前必須要先解決這些技術問題,所以才導致工程的延誤。

資深傳媒人 Howard Winn 於個人網誌引述一名工程師說

如此説來,即人工島樁腳鋼管並未達岩石面層,而只是深入泥層。要是遇上海嘯或颱風正面吹襲時,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網友@ San De Amento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於香港及中國大陸、澳門建設中的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的東涌和香港國際機場、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預計於2017年初全部路段竣工,設計壽命為120年。港珠澳大橋全長接近50公里,主體工程全長約35公里,包含離岸人工島及海底隧道;於落成後,將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6綫行車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會大幅度地縮減穿越三地的交通時間,建立「1小時生活圈」。但港珠澳大橋工程自2011年動工以來,除被揭超資及工程延誤外,更多次發生嚴重傷亡意外。截至2015年4月,工程共釀成6人死亡。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蘋果日報立場新聞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相關工程網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