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習近平訪美

習近平訪美前夕 中美商業間諜疑雲再起

「假設中國個人和公司竊取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就如盜取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卜睿哲說。

端傳媒記者 馮兆音 發自華盛頓

刊登於 2015-09-28

#習近平訪美#習近平#美國#中國大陸

美籍華裔水文專家陳霞芬(左)和天普大學前物理系主任郗小星(右)出席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於華盛頓主辦的一場記者會 。攝: SAUL LOEB/AFP
美籍華裔水文專家陳霞芬(左)和天普大學前物理系主任郗小星(右)出席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於華盛頓主辦的一場記者會 。

「每個人都正為歡度佳節做準備時,我在為生活掙扎。」59歲的美籍華裔水文專家陳霞芬說到這裏,情緒突然激動,幾度哽咽。2014年10月20日,因懷疑她向中國政府洩漏美國大壩的機密信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在國家氣象局俄亥俄州辦公室將陳霞芬逮捕。如果控罪成立,她可能面臨100萬美元的罰款和25年監禁。一個月之後,感恩節前三天,陳霞芬供職的美國國家氣象局將她停薪停職。

「我原本以為他們搞錯了,很快就會真相大白,但隨之而來的是漫長而黑暗的五個月。」陳霞芬說。

難以回歸正軌的生活

9月15日,在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於華盛頓主辦的一場記者會中,陳霞芬自述遭到起訴以來的經歷,儘管強忍淚水,臉漲得通紅的她還是忍不住抽泣起來。

記者會的另一主角、57歲的天普大學前物理系主任郗小星在旁看紅了眼眶。接著上台發言,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對於陳霞芬的經歷,我感同身受。」

今年5月21日清晨,郗小星還在費城郊外家中熟睡,門鈴聲急促響起。他起身應門,沒想到門外等待的是十多名荷槍的FBI探員。郗小星被當場逮捕,控罪是向中國輸送敏感的超導技術並從中牟利。

記者會當日,郗小星回憶,他被戴上手銬帶離家中時,回頭看了妻女一眼。「我的妻子非常堅強,她牽著兩個女兒,默默看著我被押走……」說到「family」一詞,他全身定住好幾秒,嘗試控制淚水,還是忍不住在三、四十名媒體記者面前潸然淚下。現場陷入長久的沉默。

「如果他們的出生地不是中國,而是法國、英國或加拿大,幾乎所有其他國家,這些事絕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陳霞芬和郗小星的代表律師、律師事務所Arent Fox合夥人 Peter Zeidenberg表示,在短短數月內出現兩起針對華裔科學家竊取機密又撤訴的案件,讓他感到不安。

自1996年《商業間諜法》通過起,共有10人被判商業間諜罪,其中8人為華裔。圖:端傳媒設計部
自1996年《商業間諜法》通過起,共有10人被判商業間諜罪,其中8人為華裔。

郗小星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他個人沒有證據說明冤案是否與華裔背景有關,但指出「有一個個這種案子的話,大家自然會有這種疑問。」在華盛頓記者會上,他沉重地說:「沒有任何一個美國公民,理應因出身地,而須經受我所經歷過的苦痛。」

目前,美國司法部已先後撤銷對兩人「商業間諜」罪的指控,但他們的生活從此被改變。

美國司法部因證據不足,撤销對陳霞芬的指控。但就在記者會前一週,管理國家氣象局的商務部仍向她發出解僱信。陳霞芬有15天時間作出回應。

司法部撤銷對郗小星的指控,原因是關鍵證據有誤,郗小星與中方科研人員交換的信息並無涉及商業機密。

郗小星目前暫時辭去系主任一職,護照和電腦還在扣押中,不知何時能夠取回。他回中國為母親慶祝90大壽的行程已推遲了三個月,成行仍遙遙無期。郗小星感慨:「這是一場夢魘,為我帶來了專業、精神、身體、經濟上的創傷。」

記者會後的酒會中,郗小星從頭到尾只拿著一瓶礦泉水。「現在沒有開香檳慶祝的心情,」他的臉上略過一絲苦笑,不願多談此刻的感受,「只希望一切趕快過去。」

陳霞芬則決定向主管美國政府僱員任免的聯邦功績制保護委員會(U.S. 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上訴,希望重返工作崗位。

每每談到她的專業領域,陳霞芬就顯得興奮,滔滔不絕。「為什麼我想回到氣象局工作?我正在開發一個模型,那是我七、八年來的心血結晶。那對國家很有貢獻,可以幫到很多人!」

2011年密西西比河爆發大洪水,位於俄亥俄河與密西西比河合流處的伊利諾伊州開羅鎮(Cairo)面臨被淹沒的危險。當時美國陸軍工程兵團(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依靠陳霞芬開發的預測洪水流量的模型,作出關鍵決定,沿堤岸埋了五英里炸藥,炸出一個大洞,將洪水引向密蘇里州,留存了常住人口約為三千人的開羅鎮。

華裔美國夢是否破碎

1999年,一件涉及華裔的「商業間諜案」曾轟動全美。出生在台灣的核武科學家李文和被控向中國洩露核機密,被拘押共九個月。但因沒有證據證明他將機密資料輸送外國,針對他的59項控罪中58項最終不成立,僅較輕的非法下載機密資料罪成立。

當年李文和的代表律師、律師事務所Jones Day合夥人Brian Sun處理過多件華裔被控商業間諜、竊取貿易機密罪的案件。他承認,確有華裔犯下竊取商業機密的罪行,但在包括李文和案、陳霞芬案、郗小星案在內的不少案件中,當局調查不力,因種族因素而鎖定嫌疑人的情況時有發生,同為華裔的他對此感到憂心。

他將這種以種族識人(racial profiling)、不講求證據的現象跟1882年的美國《排華法案》和麥卡錫主義相提並論,「只是因為華裔背景,就認為他們對國家不忠誠。」

Brian Sun強調,司法部先起訴,再因證據不足或錯誤而撤訴,並非常見的做法。然而,在涉及華裔的間諜罪案件中,當局往往先起訴再調查,若排除作案嫌疑,再撤銷控罪。他指出,這是司法系統缺乏監管的表現。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則認為,司法部發現錯誤就撤訴,是合理行為,「這正證明這個國家是講求法治的,如果證據不足,就不能定罪。」

端傳媒嘗試聯繫FBI與司法部新聞處,兩方對事件皆不予置評。

在記者會中被問到「是否對美國司法系統失望」時,剛經歷過劇變的陳霞芬和郗小星不約而同地說,依然對司法系統有信心,「美國夢」沒有破碎。

「美國的司法系統比較健全,也許在個人執行面有偏差,還有改進的空間。但我還相信它。」陳霞芬說。

郗小星也依然信仰這個國家的民主理念。「當我們決定歸化為美國人的時候,那不是一個兒戲的決定,那是對這個國家作出承諾,並認同這個國家的理念。」他認為,如今他和陳霞芬通過社團和媒體發聲、拜訪國會議員來表達訴求,正是民主的體現。

「這樣的事在每一個國家都可能發生,我們應該做的是通過民主渠道發聲,撥亂反正。」郗小星說。

中方也將嚴抓美國商業間諜

Brian Sun觀察到,近年來,華裔涉商業間諜、貿易機密罪等的案件數目增加,且涉及的行業越來越廣泛,從核武、航天、通訊等傳統的國家軍事機密,擴散到非敏感技術的企業機密,從政治間諜向商業間諜發展。諜報的收益方也不僅侷限於外國政府,也可能是企業。

2014年,加州華裔商人劉元軒被控竊取杜邦公司(DuPont)的機密漂白技術,並出售給中國的國有企業。這一技術被廣泛用於許多產品,其中包括奧利奧餅乾的白色夾心。而美國歷史上首個商業間諜案在2010年宣判,波音公司的華裔僱員鐘東藩因向中國透露航空商業機密,被判16年監禁。

Brian Sun認為,美方打擊間諜的監控網絡正向學校及中國政府的「千人計劃」專家擴散。「千人計劃」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簡稱,旨在引進關鍵技術、高新產業和新興學科的海外專家到中國工作。「特別是曾經在美國公司任職、再跳槽到中國同類型公司的技術研發人員,他們是美國政府的重點監控對象。」Brian Sun說。

FBI官方統計顯示,去年商業間諜、貿易機密相關案件數目上升53%,FBI反間諜小組助理組長Randall Coleman將此歸咎於中國的間諜活動。「我們目前面對的最主要威脅來自中國。」案件總數目是機密資訊,Randall Coleman透露「數以百計」。

美國反間諜高級官員William Evanina 透露,FBI一項面向165間不具名公司的調查稱,一半的公司已向執法部門報告,他們的知識產權信息被外國間諜盯上。其中95%的案件中,公司懷疑間諜來自中國。他還說,年底前FBI會發表報告,將首次公開指責中國和俄羅斯是商業間諜犯罪分子的頭兩大來源國。中方目前未對這一調查結果發表任何評論。此前類似的案例中,中方曾表示「嚴重關切」,並稱中國政府將會確保中國公民在中美人員交往中的正當權益不受損害。

95 %
美聯邦調查局近期對165家美國企業進行了調查,50%的企業認為存在商業秘密或者知識產權失竊情況,95%的企業暗示這些商業間諜活動有中國背景。中方目前未對這一調查結果發表任何評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美,在首站西雅圖,將與15家美國著名企業的CEO舉行圓桌會議,其中波音、杜邦和陶氏化工(Dow)都曾有華裔員工涉及向中國企業洩露技術的前例。

如今,中美在商業和科技領域競爭愈發激烈、人員交流愈發頻繁。

「在中國公司任職高管的美國人越來越多,我預測類似中國指控美國商業間諜的案例也會增加。」Brian Sun說。他還認為,中國的國家機密相關法律寬泛模糊,適用範圍可以很廣。

2007年,生於中國、後入籍美國的地質學家薛峰因涉嫌向美國能源顧問公司IHS提供中國石油商業數據庫被捕,最終被判處8年監禁,今年四月刑滿釋放,被遣送返美。

卜睿哲分析,奧巴馬總統自上台以來,以復甦美國經濟作為最重要的施政目標,尤其是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型經濟。「假設中國個人和公司竊取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就如盜取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

他預測,面臨來自國內企業的巨大壓力,奧巴馬政府在打擊商業間諜議題上不會輕易讓步。中美能否在習近平訪美時達成共識、避免經濟制裁,他認為,視乎中方會否妥協,作出共同打擊商業竊密、網絡攻擊的承諾。

9月16日,距離習近平訪美前六天,奧巴馬公開表示,中國或相關代理機構參與商業間諜活動、竊取貿易機密和專利資料,屬於「侵略行為」,必須停止。他透露,網絡安全問題會是他與習近平會晤討論的重點話題。

「我們準備以行動向中國表明,對此我們不只是稍微不安,而是如果這個問題不得到解決,雙邊關係將面臨巨大壓力。」奧巴馬說。但他同時也表示,希望能夠在習近平訪美期間達成某種國際框架,而不必採取反制措施解決問題。

有媒體引述美方消息人士稱,中美已達成默契,在習近平訪美期間,美國不會就網絡商業間諜活動對中國機構實施制裁,以免喪失實現建設性對話的機會。但有分析指出,在訪問後,經濟制裁可能難以避免。美方可能利用峰會向中方列明間諜活動的證據,說明制裁的理由,事先告知未來制裁的規模和力度。

另有美方不具名高級官員稱,習近平訪美期間,美方希望兩國就網絡安全達成協議。這一協議可能不會包括禁止中國網絡攻擊的具體條款,只會共同聲明支持聯合國最近出臺的關於信息和通訊安全的一個行為準則。

卜睿哲分析,商業間諜爭端觸及中美關係的根基:經濟紐帶。三十年來促進中美關係的一股重要力量,來自支持與中國來往、反對經濟制裁的美國商業組織,他們在國會積極奔走遊說。

「經濟關係的基礎是互惠互利,這是中方的原則,是吧?如果中方組織盜取美國企業最寶貴的資產,那還有什麼互利可言?如果美國的商業組織在國會減少或中止對中美關係的支持,那會符合中國的利益嗎?」卜睿哲連用了三個問句來說明他的分析。

記者會中,郗小星結束發言後落座,一度激動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他回答端傳媒的提問時表示,未來有機會的話,還會跟中國科研人員合作。「與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科研人員合作,是美國政府鼓勵的行為。」他表示,中國在科研上的資金投入急速增長,在某些技術領域上目前是世界領先水平。

「科學是全人類的事業。合作是互利雙贏的。」郗小星說。「所有領域都可合作,」他不忘添上一句:「當然,敏感的、受管制的領域除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