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習大裁軍(下)備戰更甚迎接和平

除了改革百弊叢生的冷戰體制;海、空、二炮都可望擴充,更可能增設「空間(太空)司令部」。
解放軍在雪地受訓。
台灣

習近平在「九三閱兵」宣布的裁軍計畫,是中共自1978年迄今第四次大規模裁軍,前三次分別是1985年鄧小平裁軍100萬、1997年江澤民裁軍50萬,和2003年胡錦濤裁軍20萬。

中共堅信「槍桿子出政權」,裁軍首先要從政治維度解析:前述三次裁軍,都是最高領導人經過相當時間擘劃,等軍權在握、足以控制風險時,才在執政的中後期推出。鄧小平從1978年確認領導地位到宣布裁軍,中間經過8年;江澤民也是近8年;胡錦濤宣布裁軍時雖就任總書記不滿1年,但當時拍板的還是「留任」軍委主席的江澤民。
與前述三次裁軍明顯不同,此次裁軍離習近平2012年11月接班還不到3年,顯示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掌控已有一定的把握。誠然習近平上任後立即在軍中以激烈的手段肅貪,特別是日前因案獲罪的徐才厚與郭伯雄二人掌握軍隊大權超過10年,絕大多數的將領都曾受到這兩人的提拔。這時再推動裁軍與組織調整,對甫接掌大權的習近平造成潛在的風險。

為消除這種風險,習近平除了在2014年10月27日,於福建古田鎮召集200多位將領開會,希望藉由1929年中共中央整頓軍風的「古田會議」蘊含的歷史意義,確立習近平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然後又在2015年上半年對中央軍委辦公廳、中央警衛局、北京衛戍區和國家安全部等單位進行密集的人事調動,以確保中樞安全。
另一方面,在大規模裁減人力後,短期內解放軍的預算、尤其是軍事投資和改善人員待遇等方面就不可能有大幅度、甚至與員額裁減30萬等比例的削減。這是對解放軍支持裁軍的獎勵,也可以避免軍中不滿的情緒擴散,讓反對者有可趁之機。

在裁軍內容部分,綜合中共高層的談話和目前批露的訊息顯示,這波「裁軍」計畫裏,員額減少只是附帶效果,真正的着眼點是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所稱的「調整優化軍隊結構」。換言之, 不是迎接和平到來的偃武修文,而是提升戰力的秣馬厲兵。綜合各方研究,筆者歸納可能的調整項目包括:

一、現行7大軍區可能改組為「聯合作戰指揮部」,數量則會減少
自1950年以來,解放軍大軍區劃分已進行了4次調整,現行7大軍區是1985由鄧小平確立。

「軍區」是一種以地面防衛為核心的設計,由陸軍根據軍區內獨特的地理與氣候條件,設計一套符合各軍區特性的作戰戰略,並由海空軍進行支援。因此不僅7大軍區都是由陸軍主導,指揮官也全由陸軍出任,同時為了獨立作戰和因地制宜,軍區之下還有為數甚多的省級軍區,和大量的後勤、行政管理和動員單位。

但冷戰結束後,這種制度就已經落伍過時、百弊叢生。首先,在冷戰結束後,幾乎已經沒有外敵入侵中國大陸本土的可能,使解放軍地面部隊的任務,勢必將轉變為以應付邊界衝突、內部突發事態和台海局勢變化為主。現行軍區「劃地自守」、「獨立作戰」的設計已無多大價值。

其次,現行7大軍區所轄省軍區和後勤單位,過去以支援「獨立作戰」和「長期固守」,需進行物資動員整備為由,長期涉入防區內的生產、資源開採、基礎建設甚至商業行為,最後成為貪腐的溫床。截至2015年7月中旬,在解放軍已公布軍級以上幹部涉貪情形中,省軍區和後勤部門涉案人數的比例將近60%,即可看出情況十分嚴重。

更重要的是,為保衛後冷戰時期不斷延伸的國家利益,解放軍的戰略思想也逐漸轉變為「域外控制」,使海空軍多兵種聯合作戰和武力投射成為日後兵力運用的重點,但中共現行軍區組織卻難以轉型,來應付這類型的任務。例如為反制日本「國有化」釣魚台,中共在2013年11月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為統合海軍航空兵和空軍飛行部隊,中共卻捨南京軍區或濟南軍區現成的指揮體系不用,另外成立直屬總參謀部的「東海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即為明證。

經過長達10餘年的論辯,和近年多次的演習驗證後,解放軍內部對此一調整應該已形成足夠的共識。此次裁軍預料將把當前的7大軍區,改組為類似美國聯合作戰指揮部性質的「大軍區」,並提升海空軍在聯合作戰指揮部內的影響力,數量也可能縮減為4到5個,負責規劃與指揮某特定任務區的聯合作戰,指揮由中央軍委根據任務需要所撥交的部隊,以提高作戰指揮效率,並防止軍區長官擁兵自重。

二、陸軍裁減幅度最高

截至2014年底,解放軍陸軍總兵力高達124萬人,主戰兵力為18個集團軍,外加若干專業與邊(海)防守備部隊。由於中共所面臨威脅形態的改變,短期內進行地面大兵團作戰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一般認為在此次所裁減的30萬人中,絕大部分來自陸軍。可能的裁減方向包括:

1. 集團軍數量可能從現行的18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約3至6萬人,裁減為不超過15個。
2. 集團軍內部組織也將調整,現役師級單位除極少數例外,都將縮編為旅,以簡化指揮層級,並大幅裁減野戰步兵人數;但同時強化每個集團軍的特戰、電子作戰(對抗)、陸航直升機和支援保障等單位,以增加效率與機動力、縮短反應時間,提升應付不同事態的任務彈性。

陸軍兵力的裁減的前提,是不損及中共應付邊界衝突、內部突發事態和台海局勢變化的能力。近年中國大陸內部軌道運輸的建設,有相當部分已完成每小時250公里的速度提升、雙線和電氣化工程;使中共地面部隊在突發事態發生、需快速與遠程調動兵力時,可透過空中與地面等多種手段執行跨區機動與跨區聯合後勤保障,並於6到48小時內,將一定數量的地面兵力輸送至中國大陸各地。

例如在2013年的「使命行動-2013」跨區戰役演習中,隸屬南京軍區的第31集團軍1萬7千多名參演部隊,就在短時間內進行3萬多公里的遠程機動。

三、非戰鬥與機關單位將大幅裁減或轉為文職

此波裁軍將大幅裁減機關總部之非作戰機構,包括各級文工團、體工隊和雜技團等;也將撤銷省軍區和軍分區;部分行政、醫療、後勤、維修和科研人力可能直接委託民間處理,或改為文職人員。

四、海空軍人數不會有大幅的變動,部分單位反而可能擴編

預料此波裁軍,解放軍海軍中現存的老舊船艦將被汰除,員額轉用於新型的船艦,例如建造中的2艘航空母艦、擴編核子動力潛艦部隊和兩棲登陸艦隊;並新設「航母司令部」,管理至少3艘航空母艦和3個航母航空兵旅。空軍也將裁減部分使用老舊機型的戰鬥機單位,將員額用於擴編運輸機、預警機和轟炸機部隊;甚至可能擴編空降15軍,增編直升機突擊單位。海空軍所屬後勤保修單位也可能縮編或改為文職,將部分維修補保工作委由民間單位執行。

五、二砲部隊將擴編

二砲部隊的擴編早在此次宣布裁軍前就已開始,其總兵力已從2013年底的14萬餘人,增為2014年底的15萬餘人,「各型彈道及巡弋飛彈」的數量則從1600枚增為1700枚。主要的調整方向是各導彈旅擴編為6個發射營,並大幅增加巡弋飛彈發射部隊,也可能增設專司反制大型水面艦的飛彈旅。

六、可能增設「空間司令部」

中共也可能將現行隸屬於總裝備部的相關單位,改隸為增設、直屬中央軍委的「空間(太空)司令部」,以發展戰略預警、軍事航天、反飛彈和反衛星的「天軍」戰力。

七、部分邊防和海防部隊可能改隸武警

近年中國大陸內部的安全形勢有越來越嚴峻的情形。除新疆連續發生攻擊事件,並蔓延到其他城市;每年「多達10萬餘」、甚至20餘萬起,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的群眾抗議與騷亂事件,也令中共領導階層感到頭痛;而隨着達賴喇嘛年事日高,西藏的情勢也令中共高層感到難以放心。
估計在2013年底,隸屬國務院的武警部隊高達68萬,其中新疆總隊兵力可能就高達7萬。但前述情勢發展,使中共高層覺得有必要強化內部維穩力量。首先是在2015年2月新頒布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中,為解放軍基層部隊增加了「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但將解放軍用於維穩工作終究非長久之計,因此中共可能重施故技,將目前負責邊防和海防的解放軍單位改隸武警,除強化反恐和重點部位的保衛能力,也不排除在邊界地區或重點省分增設武警機動師。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