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另一重世界,總是對人類充滿無窮的吸引力。海底就是其中之一,時間空間都消逝,連帶你的日常經驗。我們探訪那些喜歡投入海水世界的潛水人,他們說,香港的海水其實有特別的好處;他們說,潛水其實是冥想和治癒;他們說,每一次下海,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人們好像常常忘記香港四面環海。站在維港,固定節目「幻彩詠香江」的燈光像濃重油彩,被馴養的海水被漂染得面目模糊。「國際港口」、「航運中心」,香港的海從來都和貿易、航運、旅遊緊緊相關,以至於沙灘、海浪、無限豐富的藍色世界在人們的視野中消隱了。潛水,近年成為越來越多香港人的週末活動。在潛入水中的一刻,人們親近海洋,也學習瞭解自己。
親密Buddy:接近無限溫暖的藍
Jennifer 和 Colin 玩潛水已經八年。「夫妻兩人有可以一起玩的共同愛好很難得,」Jennifer說。因為安全考量,所有休閒潛水認證機構均要求兩人以上成組(Dive Buddy)才能進行潛水活動,找到最佳拍檔也要靠天賜良緣。Colin 常說,要多謝太太 Jennifer 邀請他一起進入海底世界。Jennifer 初次接觸潛水是在西班牙,叔叔是潛水愛好者,帶她嘗試體驗潛水(discover scuba diving)。「我不怕水,雖然第一次整個人沉入水下的一刻還是有點緊張,但是馬上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完全忘記緊張感,非常興奮,」Jennifer 說。她試過一次就愛上潛水,馬上向當時還是男友的 Colin 大力推薦:「沒想到他也愛上這個運動。」後來兩人去澳洲旅行時,直接報名當地的潛水課程,通過了 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er Instructor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的開放水域潛水員資格。
潛水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夏季每月兩次出海,每逢長假離港旅行,兩人也通常會選擇潛水勝地。「今年 Jennifer 生日我們一起去巴厘島慶祝,」Colin 說。八年中,每次潛水都給他們帶來更多默契、相互信任。下水前穿裝備等等準備步驟繁複,每個細節都關係到安全。Colin 說:「我們每次都互相檢查器材,提醒對方要注意的細節,這種互相幫助、照應,如果是陌生人組合,感覺沒有這麼好。」在水下,有任何緊急情況,身邊的人是唯一可以信賴的。「有一次水下太混濁,好像突然熄燈一樣一片漆黑,但我知道 Colin 就在旁邊,所以很快讓自己安心。他知道我怕水蛇,每次一定會幫我留意周圍環境,」Jennifer 說。Colin從事建築設計,Jennifer 是圖表設計師,每次水下拍的視頻、照片,兩人還會一起做後期。「大概因為都是做設計吧,大家都有興趣讓視覺效果更好,」Jennifer 笑道。
「今年在巴厘島 ,是目前最難忘的一次潛水經歷,」Jennifer 現在講起仍然很興奮,「我們遇到魔鬼魚群。」巴厘島海水清澈,可以潛到十幾米深,能見度仍然很好。兩人不經意抬頭,二、三十條巨大的魔鬼魚正在上面的海域遊弋。菱形的魔鬼魚,尾巴細長如鞭,寬大約6米,就像飛毯一樣在頭頂飛過。兩人錄下了魔鬼魚群的洄遊,非常壯觀。
「還有一次遇到鯨鯊,像一架小巴那麼大。但它是吃微生物的,其實一點也不可怕,」Jennifer 說海洋的無限豐富,是潛水最吸引她的地方,「其他運動每次都是在同樣的環境,比較悶。潛水就算在同一個潛水點,也永遠不會重復,每次下水都是新世界,不知道會遇到什麼。」
兩人不經意抬頭,二、三十條巨大的魔鬼魚正在上面的海域遊弋。菱形的魔鬼魚,尾巴細長如鞭,寬大約6米,就像飛毯一樣在頭頂飛過。
2008年,兩人從英國回到香港工作,原本並沒想過香港也可以玩潛水。「印象中香港的海水好渾濁,沒想到從西貢出海,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玩,」Colin 說。他從小在英國長大,潛水讓他重新瞭解香港的海洋。見識海底生物、見證海洋垃圾,還有洋流、水溫這些香港海洋的脾氣性格,都慢慢熟悉。「有些潛水點的海底有洋流交匯,下到十米左右就能感到一股暖流推著你,再向下潛立刻就變得非常冷,」Colin 說。
設計需要不斷提出新創意,平時工作壓力大,「一下水就什麼也不用想了,大腦很自然就會屏蔽,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Jennifer 說,壓力被隔絕在海平面之上,「潛水時好像冥想一樣,整個人注意力難得的集中。平時手機都沒辦法放下,但是出海沒信號,索性完全收起來。」潛水訓練的專注力給他們帶來更多靈感。
阿花:在水下聽自己的呼吸
中五學潛水到現在,26年。七十年代,父親和一班朋友自己玩潛水,開船出海,阿花也有機會親近海洋。「香港有開班教人潛水也只是這二十年,以前都是一些人自己摸索,」阿花介紹,「這十年來香港的潛水愛好者、學習者越來越多,市面上的潛水教練也隨之增加。」她說自己當年學潛水的時候還很貴,因為父親也愛好潛水,所以願意花錢讓她去學。當時的興趣培養,現在看來是人生禮物。除去中間四年去外國讀書,她再未中斷過潛水。
「一下水,只有自己的呼吸聲,」阿花說,她相信潛水對心靈有療愈作用。她大學畢業剛入社會,找工作那段時間非常焦慮。而只要潛到水下,就覺得世界出奇安靜,什麼聲音都沒有,心也靜了。後來從商,也是終日忙碌緊張,索性把興趣愛好徹底轉作正職,她成了全職潛水教練。
「你看這隻鯊魚,傻乎乎的,根本就不凶,」阿花拿出潛水時拍的照片給我看,「大家對《大白鯊》印象太深了,其實沒有那麼可怕。」。現在她除了做潛水教練,同時也參與一些海洋生物保育項目,呼籲人們不要再吃魚翅:「鯊魚怕人,其實大部份水下的生物都怕人,因為它們呼吸是沒有聲音的,它們的世界極其安靜。只有人在水下,戴著水肺氧氣瓶,呼吸才會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嚇到它們。」現在她每次潛水,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物,就會拍下來向專家諮詢:「我們聯繫到一位牛津大學專門研究蝦的教授,發現有種蝦可能真的是香港獨有的。」
鯊魚怕人,其實大部份水下的生物都怕人,因為它們呼吸是沒有聲音的,它們的世界極其安靜。
深入水下,對海洋環境惡化程度感受更直接。「在香港,幾乎每次潛水都會遇到海洋垃圾,打風過後最多,」阿花說,海洋垃圾的種類簡直比海洋生物還豐富,「小件的不提,大件的雪櫃、床墊、微波爐......真是什麼都見過。」有一次,她見到一隻外殼奇怪的蝦,細看才發現那隻蝦背著一沓錢。
水下的狀況和景緻一樣莫測。作為教練,不僅要教學生潛水技巧,安全更是首要考量。「其實培訓時所有安排都是從安全出發,讓潛水者知道如何應對不同情況的,」阿花說。例如一個教練加一個助教,在水下一般只帶四個學員(PADI容許一個教練一次最多可以帶八個學員),因為視野顧及不到的地方往往會發生危險。一次,她正在向面前的兩個學生示範動作,一隻手抓著另一個學生,不久,感覺到異樣。身後的學生在水下想嘔吐,「如果嘔吐物堵塞呼吸管,人容易窒息,」阿花解釋到。好在她憑藉經驗及時排除了危險。
Raymond:香港水域更能鍛鍊潛水者
船身劇烈晃動,潛水教練 Raymond 氣定神閒地穿戴裝備,檢查器材:「這點風浪不算什麼。」早上出海時有驟雨,加上颱風過境,暗流洶湧。夏季也是香港海水最渾濁的季節。雨水會把泥沙衝進水裡,裹挾泥沙的洋流,把水攪得更渾,水中能見度只有兩、三米。「不打風的時候,外海水質好,打風時候內海水質好一些,」Raymond 說,「香港海水渾濁,和澳洲、菲律賓這些地方確實沒得比,但卻有特別的好處。因為渾濁,所以潛水的時候要更加小心,避免腳踢起泥沙。否則就會更渾,什麼都看不見了。」
但在香港潛水也有驚喜。一年當中水質最好時候,能見度可以達到10米。海中生物多樣性其實也很豐富,「如果不算數量,以單位面積水域比例來看魚類生物多樣性,香港和大堡礁其實差不多的,」Raymond 說。與其他大型國際都會相比,香港潛水地點臨近市區,車程一小時之內可以抵達,「這也是一些外國遊客來香港,會順便選擇潛水的原因,」Raymond 介紹。
水下是另一個世界,五官運作都要學習新的規矩。Raymond 形容初學潛水時,適應水下環境是「衝破心魔」:「教過這麼多學生,大部份都會遇到的障礙就是在水下除潛水鏡。」當在水中卸下潛水鏡,張開雙眼,把頭伸出水面的時候,眼球比較難受,這一點讓很多人不敢嘗試。緊張之下,本能地用鼻子吸氣,「這也是很多人常常做錯的,水下只能用鼻子呼氣,正常是用嘴巴呼吸,」Raymond 說。
對 Raymond 來說,潛水是歷險,但不是冒險。和複雜的水下環境、激流相比,最大的挑戰是人的心態。「永遠都要當自己是初學者,」Raymond 說,「潛水和開車一樣,自負常常帶來危險。即使檢查裝備、氣樽這樣的小事,也不能掉以輕心,才會安全。」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