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故事:一場浮出水面的記憶之爭(下)

香港故事:一場浮出水面的記憶之爭(下)
2015香港書展,中華書局攤位被裝飾成舊香港.

(接上篇)

2014年,時隔17年,隱喻香港主體身份的「盧亭」又出現了。2014年11月,《漁港夢百年》在沙田大會堂上演。這部劇的主人公「盧亭」,引起了台下觀眾的強烈共鳴。導演陳曙曦說:「這部劇上演之時恰逢雨傘運動,演員排練之餘都睡在金鐘、旺角。」對陳曙曦來說,從盧亭身上感受到的香港主體性,從未像雨傘運動時那樣強烈。

《漁港夢百年》第一部曲之初入夢鄉(天邊外劇團提供)
《漁港夢百年》第一部曲之初入夢鄉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羅永生認為,《漁港夢百年》超越了過去的歷史敘述框架。香港的故事不止從鴉片戰爭開始,甚至早於宋朝、漢朝。遠古的時候,香港不過是沙灘,世界上其他地方也還沒有國家,不必區分民族。人類文明發展,賦予了一個地方意義,也在權力爭鬥中不斷修改這些意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