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境遇性愛情請繞開

一種隱性的催眠,已經悄悄開始,我們會愛上平常不會愛的人,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

刊登於 2015-09-01

[花言峭語]愛是一次次滾石上山。

圖片由 Wilson Tsang 繪製
圖片由 Wilson Tsang 繪製

我們的朋友維維正在反省,為一段只持續了六個月的感情。

表面看,事情非常簡單。去年秋天,她因為一種慢性病,住進了醫院,這種病必須長期治療,所用藥物非常昂貴,住院才可以報銷,但按照醫保政策,她在同一家醫院住院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個月,她必須出院調理半個月,再去醫院住一個月。為了治療的連續性,第二次還得選擇同一家醫院。於是,有近半年時間,她成了一家醫院的常客。

負責治療她的,是一個男醫生,三十五歲,濃眉大眼,性格挺溫和,診療時輕聲細語,聆聽時表情專注。正處在情緒谷底的維維,瞬間就對他產生好感,從護士那裏探知他是單身後僅僅一周,她就向他做了表白,他也欣然接受。但他們的相處只持續了半年──徹底出院一個月後,她突然發現,他完全不是他生活體系裏的人,她之所以對他產生依戀、依賴、愛慕,都是因為她的病,還有醫院的環境,那半年的相處,離奇得像一場夢。這段感情於是宣告終結。

促使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感情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有時候,是特殊的環境和特殊的心境,讓人產生感情,這種感情的維繫,也往往高度依賴於特殊的環境和心境,一旦那種環境消失了,支撐它的力量也就消失了,這種感情也會隨之萎縮。對這種感情,我們不妨稱之為「境遇性愛情」。

那半年的相處,離奇得像一場夢。這段感情於是宣告終結。

托馬斯·曼的小說《魔山》裏,主人公漢斯·卡斯托爾普(Hans Castorp)遇到的,也是一段境遇性愛情,他因為肺病進入療養院,一住七年,病友們非富即貴,療養院又建在山上,一群人像是活在雲端,靠聊天和遊戲打發時間,就在這夢魘一樣的生活裏,漢斯迅速愛上了來自俄國的肖夏太太,因為她身上的一點點清新,使她顯得格外出眾。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環境裏,在眾多女性的映襯之下,她的魅力會顯得過於淺淡,她的過往、人際關係,人們對她的評價,也會對她的魅力形成損害,而在療養院裏,這些損耗統統欠奉。特殊環境,會掩蓋人的缺陷。

能達到這種效果,促成境遇性愛情的,並不只有醫院,學校、軍隊、監獄、自成體系的大廠,都有相近的效果,《泰坦尼克號》、《和平飯店》、《迷路的人》等等電影所描繪的,都是這種愛情,其要素,是相對封閉、脫離日常生活的環境。在那種封閉環境裏,人們產生默契,在那種脫離日常生活的境況下,人們不自覺地放低了自己對伴侶的要求,因為,那個環境像舞台,會放大人的魅力。

更多時候,催生這種境遇愛情的,不是硬性的封閉環境,而是人的心境。情緒低谷、共患難的經歷、長期與世隔絕的宅男宅女生活,都是催生這種愛情的土壤。朋友 A,因為一起牽涉到許多人的經濟官司,出沒律所,遇到了同樣在打官司的 B,兩人成了情侶,又在官司結束後分手;朋友 C 失業在家,沉迷網遊,對同一個遊戲戰隊的網友產生感情,找到新工作後,再問起那人,她只覺得茫然。

顯然,這種特殊環境和心境,更像是一種催眠。電影《催眠大師》裏,就對這種催眠做了剖解,影片開始,莫文蔚出現,只用了一個調整鐘錶的動作,就將有催眠大師之稱的徐崢,在清醒狀態下催眠。許多時候,在我們踏上一個新環境、或者陷入一種情緒的時候,一種隱性的催眠,已經悄悄開始,我們會愛上平常不會愛的人,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而當那種境遇結束,我們也會緩緩蘇醒,並對過去的一切追悔莫及。所以,每次置身於一段感情時,我們必須不斷自問,對方的魅力,是來自他本人,還是自己的境遇,自己的沉迷,又有多少是來自催眠。只有反省,持續不斷的反省,才能校正這種催眠,讓理智重新在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